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是基础性的学术史研究项目,任务是回顾性地考察分析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史。本项目继2010年3月召开开题论证会以来,在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的前提下,各子课题积极进行课题部署和具体设计,在结构安排、工作步骤与分工上取得了共识。为了总结工作、交流工作进展,课题组分别召开了三次交流研讨会,逐步细化了撰写大纲和实施计划,并展开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各子课题工作进展顺利,已经有二十多篇阶段性成果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外国语文》、《日语学习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或接受待发表,有的被《新华文摘》收录。《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已经为本项目开辟了专栏,《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也将为本项目开设专栏,集中刊载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以下是八个子课题组的近期工作总结:
子课题之一: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作品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本子课题目前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到32位课题参加者撰写的稿件。其中小说作品研究19篇,诗歌作品和戏剧作品研究13篇,已经完成计划撰写篇章的近二分之一,其中有十多篇稿件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或已接受正等待发表。这些稿件均根据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充实,在体例、格式、框架等方面达到了基本统一。针对稿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在上次总结会提出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建议,将重点放在对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外国文学作品研究的分析与考察方面,对研究对象在这60年间的特点、重点、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尽可能进行充实和补足;建议作者分析国内研究成果时要开阔视野,注意考察国外不同时期的研究,比较短长,发挥优势,尽量避免盲从。同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如体例、格式、具体内容等方面再次进行规范化要求等。已定稿的文章已经发给其他作者,以便所有参加撰写的作者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统一写作体例,更好地完成自己撰写的部分。
目前,尚未交来稿件的作者正在加紧完成文稿的撰写工作。
子课题之二: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流派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本子课题继续按整体项目的时间表有序地进行。新近完成的工作是谷裕老师撰写的“十八世纪流派研究”和“文学流派:启蒙文学”两篇。撰写人员略有变动,有一位原定撰稿人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参与项目,现替换为黎跃进教授,由他担任相关章节的撰写工作,目前正在撰写过程中。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导论的撰写、已完成文稿的修改、编辑、统稿等即将开展。力争全部文稿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行文表述上都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由于流派与理论存在交叉,所以还将与文论子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避免出现内容上的不必要重复。
子课题之三: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史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自从2011年11月总结汇报会以后,外国文学史研究各位撰稿人在以前研究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抓紧各自负责内容的写作。赵振江老师撰写的西班牙文学史和拉丁美洲文学史研究,石海军老师撰写的印度文学史研究等已经交了修改稿;韩加明老师负责撰写的法国和德国文学史研究在根据王文融老师和王建老师的建议进一步修改后已经基本定稿。除了俄苏文学史、美国文学史和西方其他国家文学史研究仍在继续撰写初稿外,其他国别和地区文学史研究都已完成初稿,正在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目前进度,拟在今年暑假完成各自负责的书稿,然后由子项目负责人做通稿调整等工作。由子项目负责人撰稿的导言和结语也已经有了部分初稿,正在补充修改。在阶段性成果发表方面,张世红撰写的英国文学通史研究中关于前辈学者贡献的部分内容将于近期在《国外文学》发表。
子课题之四:新中国60年外国文论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本子课题组分成西方文论和俄苏文论两个部分。西方文论部分,陶家俊老师撰写的阐释学一章已完成,赵毅衡老师撰写的新批评和符号学的二章、周小仪老师撰写的典型论一章均已经完成并送期刊等待发表。汪明安老师撰写的福柯一章和王丽亚老师撰写的女性主义章节已有初稿、陈永国老师撰写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章节、刘象愚老师的后殖民主义章节正在写作中。周小仪现已着手准备撰写心理分析、方法论、主体性三章。俄苏文论部分,丁国旗、吴元迈老师撰写的第三章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正在进行中;张冰老师撰写的第四章中国的俄国形式主义研究在补充了新资料的基础上,已完成了部分初稿;夏忠宪老师撰写的第四章第四节巴赫金研究已有初稿,其余章节也在准备撰写中。
子课题之五: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翻译之考察与分析
今年上半年子课题两负责人对项目的进度、写作分工作进一步的规划和细分,并通知各撰稿人尽可能于2012年底前交出初稿。与此同时,又陆续有作者把完成的初稿发来,具体为:田全金撰写的第一章“俄苏文学翻译之考察与分析”(36000字);江帆撰写的第六章第一节“《南方来信》--文革前的第三世界文学翻译”(8000字);滕威撰写的第六章第三节“60年拉美文学翻译考察与分析”(9400字);卢志宏撰写的第九章“翻译文学期刊的考察与分析”(16000字)。
子课题之六: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数据库
数据库子课题的建设分为技术部分和内容部分,前者主要是数据库架构的设计、搭建、调试和运行,后者主要是条目的采集、输入、筛选、分类、界定、加工和补充。
到目前为止,技术部分已经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和搭建,设计和确定各类条目的基本结构,可以实现基本的搜索功能,并根据条目的特点对数据库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修改;内容部分已经完成主要条目的搜寻和采集工作,包括图书和论文两大类;这两大类条目都已通过机读的方式输入到数据库中;对这两大类条目的各个信息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划分出更加详细的条目类型,设计和确定不同类别条目的标准格式,撰写各种类型的示范条目;将所有条目分成若干个条目组,已经建立以教师和博士生为主的团队,分组对图书和论文类条目进行修改、补充和加工;安排相关人员撰写可采集范围以外的相关条目,包括人物类、机构类、刊物类、项目类和奖项类等条目,其中机构类的条目已基本完成。
正在进行的工作主要是在技术方面根据条目加工和补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修改和完善;在内容方面一方面以教师和博士生为主的团队对图书和论文类条目进行修改、补充和加工;另一方面相关人员撰写可采集范围以外的相关条目,包括人物类、机构类、刊物类、项目类和奖项类等条目。
子课题之七: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分类考察口述史
自上阶段工作汇报以来,口述史子课题成员集中开展了访谈稿整理和编辑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共采访专家学者20人,访谈稿件整理进展情况为:定稿4篇(经受访学者核实确认),三稿(有待受访学者核实确认)9篇,二稿2篇,转录初稿4篇,尚需整理录音1份。其中三份定稿(乐黛云、黄宝生、童道明访谈)已推荐给相关专业期刊,拟提前发表。
与受访学者联络核实确认定稿事宜进展稍缓,多数学者因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未能及时反馈,部分学者因多次修订稿件有所延搁,相当一部分学者不习惯使用电子文档。诸多原因可能会导致定稿结集计划拖延,课题组将认真对待此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本子课题组计划暑假前完成所有采访工作(尚需采访5、6位学者),今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所有访谈三稿并收回大部分定稿。
子课题之八:外国文学研究战略发展报告
本子课题借助其他七个子课题的研究,力图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学学科发展及其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前瞻性设想。
目前,“外国文学研究60年”各子课题的研究都已初具规模,这为本子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子课题研究大多有一些总结性的内容,比如“外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的“问题与展望”章节等等,对于“战略发展报告”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并借鉴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国文学60年的发展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将根据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参照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力争在今年下半年总结会前后拿出“外国文学研究战略发展报告”的初稿。
总之,项目正在全面向前推进,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进展顺利。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陈叶军)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