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批准号:11ZD&137)开题论证会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
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教授、社会科学处周爱群副处长、外国语学院朱刚院长、王玉珏书记等校内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论证会。出席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国祥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腊宝教授等。各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论证会。
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守仁教授主持。杨忠副校长首先致辞,代表学校欢迎各位专家的指导,并感谢他们对南京大学科研工作的支持。杨忠副校长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意义,认为对“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的考察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的贡献。他代表学校表达了对该项目工作的支持,并相信在王守仁教授的主持下,项目一定能够圆满完成,鼓励课题组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王守仁教授作了项目开题报告。他首先围绕总体的课题设计和研究计划,从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课题基本内容、拟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创新点和特色、子课题结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作为“对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础理论和文化研究课题”批准立项,要求能“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体现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代表国家水准的经典之作。”该项目从“战后现实主义文学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外国文学研究”、“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四个角度切入,展示战后外国文学的发展。王守仁教授强调: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将坚持以学术为本、以研究为支撑,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梳理和总结,对当代外国文学内容的变迁、形式手段的新因素、创作手法与文学理念、发展过程加以客观、公正的分析,在展现外国文学的共性的同时,揭示主要文学思潮的特性,厘清继承、反拨、超越的关系,突出中国学者研究的主体性,就战后外国文学进程形成独到的理解、认识和结论。在本次论证会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课题组专门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吴元迈研究员的意见。王守仁教授传达了吴元迈研究员对该项目的指导性意见,强调课题的基本出发点是将两个“进程”结合起来,落脚点在外国文学上;对两个“进程”的理解与把握是重中之重,要双向考虑问题,注意合拍和不合拍之处,充分认识到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新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胡全生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何成洲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金才教授分别就各子课题的具体研究思路和写作提纲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在听取了课题汇报之后,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项目的意义,高度评价了课题论证设计的思路,认为四个子课题的格局安排合理,两个“进程”关系处理比较好,同时就如何加强项目的体系性和各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组织项目实施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成员与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王守仁教授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真诚的感谢,并进行了总结回应。
最后,朱刚院长代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致辞,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表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将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