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批准号:11&ZD133)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如意酒店顺利召开。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梁景和主持。出席本次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有项目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前所长、名誉学部委员张椿年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天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小凌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北成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顺洪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钱乘旦教授写来了论证意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李建平副主任到会并致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邬岩伟到会并介绍了国家重大项目的管理要求。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主管项目的杨阳老师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论证会。
课题首席专家徐蓝教授从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必要性、设计基本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创新点和特色、成果形式以及完成研究的条件保证等七个方面简要汇报了课题研究的准备情况,各子课题的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各自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既有重大理论意义,也有突出现实意义。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动与大国关系变化之间的互动,对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同时妥善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构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国际环境,都有特别重要的资政价值。课题的基本设计框架合理,研究思路明确,从史学的实证研究和国际政治学的宏观理论高度出发,对围绕主课题设计的内容相互联系的五个专题进行深究性的探讨,无论从资政角度还是学术发展角度,都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研究团队跨学科,实力强大,为顺利完成本课题提供了保障。
经过热烈讨论,专家组对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提出了宝贵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现实关怀意识。当今国际关系变幻莫测,希望该课题的研究能够在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如何参与国际事务,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给国家政策做出贡献,给领导干部献计献策;希望课题组最后能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意见,将研究的学术领先性和现实参考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是要坚守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对西方现在流行的一些说法做出实事求是的评判。三是希望团队的研究要发挥每个成员的学术特长,发扬学术自由精神,在符合学术规律的前提下完成课题。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的领导都对于此次开题论证会做出了高度评价。李建平副主任还就课题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问题做了详细介绍,梁景和处长也代表学校向课题组提出了几点希望和意见。相信经过课题组的努力,该课题的研究一定能够在资政与学术两方面都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首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充分讨论。课题组成员高度认同专家们的意见。然后,课题组每位成员都对自己参与的子课题项目,以及开展研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积极探讨今后课题研究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经过长达一天半的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进一步梳理了历史学与国际政治学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思辨相结合,学术创新与资政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具体落实了研究计划,一步一步实现课题研究的目的。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