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要报》样稿9

探索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欠发达山区城镇化

  2011年05月12日09:39  

  【要报要点】欠发达山区能否和怎样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在理论上有争议、在实践中有困难的重要课题。本期《要报》在总结浙江省云和县推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越是欠发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而欠发达山区由于区位、资源、要素等条件的限制,在推进城镇化中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和做法,应探索走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一、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与实践成效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打破城乡界限、开放县城,引导产业、人口、要素等向县城集聚,做大做强县城这一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其 “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至少包括以下四重含义:

  1.小县域、大城关。云和县域面积984平方公里,多属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但县城有28平方公里盆地,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相对丰富,发展空间较大,从而决定了其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核地位。这就要求将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于县城,获取规模效应,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进而辐射带动县域整体发展。

  2.小人口、大集聚。云和县仅有11.2万人,却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其中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50%。要想将数百个贫困山村全部建成“小康村”,难度大、困难多。云和县改变以村为单位就地奔小康的传统思维,以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为重点,以山民下山、内聚外迁为载体,创造条件让农民下山转产、转业、转身份,进城就业、创业、奔小康。

  3.小产业、大就业。为确保山区转移农民能够充分就业,获取稳定收入,云和县大力扶持木制玩具业发展,解决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造就了一批拥有较高技艺的“云和师傅”(主要从事香菇、木耳栽培),不仅带动了本县1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异地农业综合开发,而且为流入地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小政府、大民生。云和县党政机构规模较小、编制不多、资金紧缺,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却很大。如通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儿童到城镇读书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推进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休闲广场、江滨绿廊、老年公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城市化水平呈“超前”之势。目前城市化率达62%,比浙江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4和14.3个百分点。二是经济社会集聚化发展。目前全县9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县城,其中木制玩具产业有七大类近万个品种,年产值16多亿元,90%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0%以上,成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和出口创汇拳头产业;在县城就读的中小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86%,在城区入园的幼儿占全县入园幼儿总数的89%。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高。由于人口向城镇集聚,森林植被得到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8%,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10位。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丽水市8个县(市)中排名第一,开始步入城乡整体协调发展阶段。

  二、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1.科学确立富有自身特色的总体发展战略。“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云和县根据经济总量小、资源配置分散、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的县情作出的选择,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创业、异地创业,创新土地、城镇的经营理念和机制,以地聚财、以财建城、以城带乡。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必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坚持做到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延续性与各历史时期具体策略和重点的灵活性相结合。

  2.积极促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坚持在加快新型城市化的同时,依托新型工业化,加强木制玩具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高度集聚发展,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只有实现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互促共进,才能加快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化传统农民为现代产业工人,助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变迁。

  3.同步推进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和在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忽视新农村建设,反而以城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实践表明,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等,使工业和农业、城镇和乡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4.努力营造山区转移农民“下得来、留得住、富得起”的就业创业环境。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般是“离土不离乡”,或“离土又还乡”,或“离土走他乡”。云和县依托县城较为广阔的平地,根据木制玩具业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走的则是“离土又离乡”、到城镇就业安家的路子。这避免了“离土不离乡”所产生的农村工业规模不经济、粗放型发展问题,防止了“离土又还乡”所导致的农民不停奔波于城乡之间的现象,也消除了“离土走他乡”所带来的本地产业空心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隐患。

  三、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

  1.越是欠发达山区越要加快推进城镇化。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践表明,欠发达山区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提升要素控制能力、基础设施状况、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等;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弱化城乡二元结构,为产业集聚和农村人口转移提供重要载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集聚,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2.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可以探索走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对于我国广大欠发达山区而言,由于要素禀赋、经济基础、财力条件的制约,推进城镇化面临着诸多困难。云和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一定的工业化为基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推动人口、产业、要素的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投资性和消费性需求的增长,为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服务保障,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对市场化进程提出了强烈要求;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激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率,促进城乡统筹协同发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县大城”实现机制。它内含着城乡非均衡协同发展的理念,即从欠发达山区人力、物力、财力有限,难以实现全面均衡同步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资源配置和政策投入上对重点区域和产业实行倾斜,以集聚化手段实现集约化发展;同时,保持城乡发展协同共进,使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逐渐缩小。这是对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与集成。

  3.欠发达山区应坚持以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欠发达山区只有打破旧思想、旧体制的束缚,形成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才能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摆脱落后面貌。云和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山区应避免发达地区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由要素投入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应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补贴、奖励的方式激发企业创新热情,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经济转型即以产业升级为核心,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社会转型即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民权益,努力构建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社会结构;政府转型即加快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