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科调查报告>>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

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选登之八 对跨学科、交叉学科重大项目的意见与建议

厦门大学  2011年08月03日11:02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活动可追溯到17、18世纪。但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伍德沃思最早公开使用。虽然应用广泛,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交叉学科该如何定义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如国外各教育和研究机构现在关于交叉学科的定义经概括基本为六种(William H. Newell,2007),而国内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乌家培、刘仲林等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交叉学科进行了定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将交叉学科看作一个学科群,另一种是将交叉学科视为跨学科研究性的科学实践活动。

  定义交叉学科的困难之一在于区分交叉学科与跨学科(multidisciplinarity)和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ty)之间的合理边界,二是如何对交叉学科本身的研究进行分类。厦门大学的学者从知识获取途径的角度来考察交叉学科与跨学科和超学科的区别,认为跨学科是基于不同学科间相近知识的平行存在而产生的,但是不产生新的知识体系,它是交叉学科的源起,如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都属于跨学科研究的范畴;超学科的知识获取则是超越单个学科或者学科群的边界的,意在超越学科限制的思考而产生新的知识(Holm and Liinason,2005),是交叉学科越过学科边界的探索,最典型的超学科研究的代表是文学理论,如红学。而交叉学科则介于两者之间,它通过融合不同学科间离散的知识体系以产生了新的知识体系,如法律经济学。

  交叉学科内部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知识获取手段,一种被称为“工具型”,其更偏向于以问题为导向,接近于跨学科,不强调对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边界的突破;而另一种则被称为“认知型”,其关注对学科性质的基础研究,强调突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边界,更偏向于“超学科”。目前,国际上重点研究和发展的交叉学科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居多。

  交叉学科的定义为: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而形成的学科。

  二、如何引导交叉学科的发展

  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问题中既有国内外交叉学科研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有因我国相对较为僵化的学科管理制度而产生的,在借鉴国外交叉学科的学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本文对我国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 借助问题研究,打破“条块分割”。

  学术发展源于学者间的交流和讨论,然而在学科割裂的情况下,各学科内部都形成了具有进入壁垒的圈子,有相同的学科规范和标准,阻碍了不同学科间学者的交流。因此,只有在学科建设时突破学科间的限制,使得研究者相互了解,相互合作,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在现阶段,我们认为较为可行也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重大综合性问题的研究契机打破“条块分割”,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合作机制缺乏持续性,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构建具有长效性的合作交流机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②确立立项标准,引导交叉学科研究。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存在着为了取得政府和相关机构的研究基金而产生的“为交叉而交叉”的现象,往往研究的成果既非是学科前沿探索,又未解决重要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在交叉研究刚刚起步的阶段,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审批研究项目时可以预先设定立项的标准和优先考虑的研究主题来引导交叉学科的研究。如英国交叉学科委员会下的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制定的研究标准是:质量,高效,研究内容相关性,鼓励竞争性项目的申请,而同时又根据英国与欧盟所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以下优先考虑的研究内容:经济发展,环境与人类行为,治理与公民,知识、交流与学习,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社会稳定,工作与组织等。

  同时,应当鼓励校内交叉学科与校外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或者是鼓励类似于国外“智库”的研究机构(如美国最大的民间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拥有8000多名工作人员,年预算达6亿多美元)的发展,从而促进交叉学科的执行者和成果的需求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既有利于解决资金问题,又能使得交叉学科的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保证了交叉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

  ③利用各交叉学科间的联系进行集中研究,避免重复建设。交叉学科不仅是各个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与创新,交叉学科与交叉学科之间从知识结构等方面来看也存在着程度各异的联系。以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为例,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神经元经济学存在着研究内容上紧密的联系,如实验经济学的很多研究内容构成了行为经济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前提,很多研究者的研究领域都包括了这几个方向;又如新经济历史学不仅与法和经济学存在着方法论等方面的联系,更是促成了新的交叉学科如计量史学(Anthropometric History)和计量人类经济学(Anthropometric Economics)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在研究项目与研究机构设立之初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交叉学科间的联系,从人员与资金配置、设施建设、研究内容确立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能够更有效的发挥集中优势资源促进多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国内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如以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学院为依托的第一个文理交叉的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定位于建立一个以计量经济学为核心,并辐射到与之相关的金融学、统计学、数学、实验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物理学、市场学等其他学科领域。

  ④改革创新交叉学科(机构)管理制度。为解决目前我国交叉学科研究中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和人才制度的问题,应设立更多的独立的交叉学科学者岗位和联合聘用岗位,同时可以考虑借鉴和推广国外(如日本、美国)的经验,通过学校层面设立“交叉学科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交叉学科研究机构的人才招聘、绩效考核等各方面的事宜,国内方面复旦大学2008年已经正式成立交叉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促进后备人才的培养。

  三、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组成问题

  根据问题导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课题组主要以某一学科为主组成,其它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和方案;也可以是各学科平行参与,而由一位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专家负责。对跨学科和交叉学科课题组的考察重点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项目首席专家是否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知识能力和科研经验;二是课题设计内容是否具有系统思维,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在经过系统论证,各学科的知识应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研究角度是否有跨学科的内涵。

  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问题

  对跨学科/交叉学科重大项目的评审可以通过两次评审的方式来进行。通讯评审的专家评审组应以项目申报首席专家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为主(保证评审的专业性,同时可以看出该项目在本学科领域的价值);会议评审则应由项目所涉及到的多学科专家组成,通过对不同专家评分的不同权重,发挥专家的专长,量化处理评审结果。

  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问题

  基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对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大项目的资助力度应高于现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对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研究时限可以宽松一些。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可以分为应急性问题和中长期问题两类,应急性问题的资助额度可以略少些,一般应当在30万元左右,期限在一年之内;中长期的可以在80万元左右,期限在两年。基础研究性质的跨学科和叉学科研究项目,可以在120万元左右,期限可以放宽到五年。

  对跨学科和交叉学科重大项目的管理可以采用年度检查和一事一报的形式进行督促,项目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及时上报。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