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科调查报告>>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

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选登之七 关于跨学科研究资助的思考和建议

武汉大学  2011年08月03日11:02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学科研究的界定

  关于跨学科研究,从概念而言,不同学者的理解会有差异,但其指向是一致的,即指研究主题跨越或者整合现有学科划分的研究活动,需要整合来自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或专门知识体系中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或理论,以提高基本认识或者解决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科的近缘关系,可以大致分为跨越二级学科的研究、跨越一级学科的研究和跨越学科门类的研究等。而由于同一学科门类内的学术视角和知识结构差异性不大,因此真正具有挑战性、更容易产生创新成果的跨学科研究应该是跨学科门类的研究。

  从跨学科研究产生的本源来看,诸多科学和现实问题在分类日趋细化的学科体系内部很难得到解决,因而迫切需要具有不同学术视野的多学科专家的碰撞、融合、积淀,因此跨学科研究从其产生开始就决定了它必将不同于传统学科体制下的专门研究活动,它必将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具有鲜明的学科综合性及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存在将使得跨学科研究在科学创新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也更容易催生现实所需的创新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跨学科研究的形式虽表现为多学科的合作研究,但要避免一种误区,即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所以跨学科研究并不是不同学科问题的简单集合,也不是形式主义地跨越两门学科去拼凑出新的“产品”,而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一复杂问题需要突破单一学科的问题域、研究范式以及方法系统的限制,对不同学科的思想与方法进行综合,是聚合不同学科视野的整合性研究。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跨学科研究应该更多地指向实践层面,指向与社会、技术或者政策相关的问题的解决,即以问题导向为主要目的,而相关的学科知识产出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副产品。

  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态势

  不同领域或者说不同方面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专门研究。但总的来看,国内外跨学科研究活动仍然可以呈现一些共同的态势:

  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国政府政策层面资助的跨学科研究项目越来越多,相应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资助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资助机构。欧美国家政策比较明显,它们对于跨学科研究具有单独的实施政策及其项目资助,例如2002年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经过充分调研后开始对跨学科研究实施专项资助;英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200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给9个科学研究联合体提供2.1亿美元的研究经费,以资助他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医学研究;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也不断加强了对跨学科研究的资助, 1989年至今,NSF支持了34个科学与技术中心(STI)计划,从2000年以来这些计划都是由好几所大学联合参与的跨学科研究与教育,每个中心每年的资助金额一般在150万-400万美元之间。同时,NSF加强了对纳米技术、生物系统、模型与模仿、以及社会与教育影响等跨学科研究方面的资助,2004年度对纳米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内51个大学纳米跨学科研究团队(NIRT)进行的专门资助中,资助总额度达到了67.247百万美元,平均每个项目获得了1.32百万美元的资助。我国政府近年来也通过各种途径支持跨学科研究,如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越来越多地对高校和来自社会各行业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跨学科综合问题的研究进行资助。

  2、高等学校纷纷建立相应的机制

  随着跨学科研究活动的增加,大学中跨学科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完善。跨学科研究组织已经从初期作为大学结构中学系的一种补充角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承担大学基本职能的重要组织。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中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不断优化学科及其组织结构,积极推进学校的跨学科研究,至今已经达到了56个跨学科研究组织,超出其学系的数量;在斯坦福大学,校内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有57个,还有美国国家实验室以及一些校内的多学科研究机构,主要以一种独立研究机构的形态出现,在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加州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主要是多校区研究部门(MRU)和组织化的研究部门(ORI);在日本的东京大学,2004年之后在校长办公室设置了“总括委员会”,将大学内的重要跨学科研究机构纳入这一委员会的管理之中,具有13个校一级跨学科研究中心。我国各高校近十年来也纷纷组建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研究组织,以应对交叉问题、综合问题研究需要。

  3、密切关注综合性的现实迫切问题

  当代各国所面临的一些迫切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各国跨学科研究者面临的最重要命题。梳理一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社会综合治理问题。如犯罪的预防与治理、卫生与保健、贫困失业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国家的难题。这些难题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加以研究并设计全面规划予以综合治理,方能奏效。为此,美国成立了威斯康星大学贫困研究所,进行大量社会调查,从跨学科的角度探索美国贫困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为政府提出综合治理方案。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成立犯罪研究所,集合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全方位研究犯罪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犯罪预防和治理的综合措施。

  其二是当代的全球问题。当代世界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已构成全球性的危机。以综合研究当代全球问题而闻名的国际组织“罗马俱乐部”(COR)自1973年发表《增长的极限》报告以来,已连续推出十几种长篇报告,呼吁要通过跨学科研究来认识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开展综合教育使人类能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求得与自然界和谐一致的发展。

  再如,战后由冷战到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一直张弛不定,动荡不止。为求得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世界各国政府无不从多方面全球视角来考虑并确定自身的内外改策。国际关系研究一直是一项复杂多方面的、军事、政经、社会综合研究课题。世界各国都设有对国际问题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专门机构。如,美国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SRI)、英国的冲突分析中心(CAC)、德国和平研究与安全政策研究所(IFS)、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前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等均从事大量国际关系方面研究。

  其三是当代尖端科技项目。20世纪重大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项目,无不是由具有庞大实力的科学共同体,集合各学科的新成果,综合各学科的新成就,经过艰苦创造而完成的。这是本世纪“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走向。不论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或是纳米技术、宇航技术的成功开发,都离不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协作攻关。冷战时期空间技术以及军备的竞赛,美苏双方都动员了整体的科技力量。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受到挑战,艾森豪威尔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总统建立了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跨学科工程中心执行这一明确的反挑战研究任务,其后并取得登月计划的成功,重新居领先地位。可以说,跨学科研究是推动科技尖端项目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

  4、思想库成为当代跨学科研究的一支强大力量。

  国际知名的思想库,如美国的兰德公司、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赫德森研究所、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等是当代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和核心力量。他们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硕果累累,许多研究报告均被政府采纳为社会政策而予以实施。近几年,这些智库的影响日益扩大,赢得国际声誉,进而扩大开展全球性业务,其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除本国的机构外,在国外增设众多分支机构,加强跨国的合作研究。如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SRI)研究工作涉及物理学、生命科学、工程学、工业管理和社会科学等100多个学科,每年提出2000个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和提供咨询的领域包括:经济学、能源问题、工程与发展、环境问题、卫生保健问题、工业咨询、信息科学、公共政策、国家安全等。该所在华盛顿、普林斯顿、芝加哥、洛杉矶以及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米兰、斯德哥尔摩、苏黎士、东京和新加坡设有办事处。每年与国内外工商界和政府签订的研究合同,年预算达3亿多美元。据悉,该所近年与我国天津市、四川、湖北、山东等省合作研究建立经济发展的动态系统,探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建立具有“硅谷风格”的经济区,还与我国有关方面进行“草地”计划的合作研究,帮助山东省邹平县制定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健康、文化、环境、政治经济、教育和县史等跨学科内容。

  再如,巴特尔纪念研究所是美国最大的民间跨学科综合研究机构,拥有8000多名工作人员,年预算达6亿多美元,在国内外设有四处研究中心,分别设在西雅图、伦敦、日内瓦和法兰克福,每年完成数千项国内外研究项目。该所也曾与我国合作,从跨学科角度研究长江三峡问题。

  关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跨学科研究的建议

  鉴于跨学科研究的以上特点和状态趋势,我们认为,国家社科基金对跨学科研究仍应以项目资助为主体,同时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高水平智库的任务出发,重点建设一批以重大战略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予以长期定向支持,这将是推动跨学科研究更加深入实际、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1.设立不同层次的跨学科研究专项

  跨学科研究一般项目。用于资助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研究个体或者小型团队运用两门或者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的思想、概念,方法、程序、术语以及数据等而开展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化”来研究超出单一学科界限的复杂问题。通过该专项支持,引导科研工作者跨学科研究兴趣,逐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跨学科研究队伍,孕育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前景和实践意义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此类项目建议采取自由选题和命题申报两种方式相结合,重点资助有跨学科教育和研究背景的研究人员。

  跨学科研究重大专项。主要围绕关系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突破性问题、经济社会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重大工程,以项目为纽带,凝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较为紧密的合作研究组织,集中力量,集体攻关,研究一些跨越度大、涵盖领域广、复杂程度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切实能解决经济社会建设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应该说,现有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很多都属于跨学科选题,但因为目前的重大招标项目资助力度限制在50万元左右,对于一些跨度非常大、涵盖领域非常广的研究主题尚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在重大招标项目之外设立跨学科特大专项项目。

  2.以跨学科研究机构为依托建设高水平智库

  目前,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形式主要还是项目资助,但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而言,是否具有实质性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是确保研究质量的重要条件,此外,从建设高水平智库的需要出发,跨学科研究机构是智库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议国家社科基金拓展资助渠道,在全国范围择优资助一批以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参照基地建设的方式给予长期定向资助,以利于建立一支专门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长期跟踪关注一些重大问题,形成更为深入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为保证这类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务实有用,可以要求这些研究机构必须与实务部门共建,其研究过程应该有实务部门全程参与,研究成果得到实务部门的采纳和跟踪反馈。力争通过一定时期的建设,使这些跨学科研究机构成为高水准的国家智库,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智库的对话与合作。

  3.成立国家社科基金跨学科研究咨询委员会

  由多学科背景的权威专家和跨学科研究者组成一个专门的咨询委员会,定期对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跨学科问题进行梳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跨学科研究专项选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以问题解决为依据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指导跨学科研究专项项目的评估工作,组织开展跨学科研究交流活动,引导跨学科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