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科调查报告>>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

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选登之四 关于设立跨学科重大项目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08月03日10:53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跨学科研究的概念界定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任何研究对象都已经变得综合化,仅凭单一知识思考问题已经无法解释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这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也是由知识本身发展决定的。当代西方英语文献中有一个disciplined inquiry,与此相关的概念有interdisciplianrity(学科互涉性),multidisciplinarity(多学科性), pluridisciplinarity(多元学科性),crossdisciplinarity(交叉学科性),transdisciplinarity(跨界学科性),另外还有superdisciplines(超),federated disciplines(联合学科),由此可见,什么是跨学科的界定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看。从进展和发展趋势来看,亚学科群的建设是一个方向。

  顾名思义,跨学科指的是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通常指不同的学科就某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进行合作研究和攻关。根据不同学科之间合作的方式和紧密程度,人们通常还可以进一步区分跨学科合作的不同形式。真正的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or transdisciplinary)是指不同的单一学科的学者就某一问题在研究设计、组织和实施的各个层面上(概念,方法,研究结果,成果应用和转化等)进行紧密地合作研究,其特征在于各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始至终持续地、紧密地进行相互交流和协调,形成整体性的融合性的跨学科合作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往往不易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子问题,因而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研究。另外一种融合程度较低的跨学科研究是指不同的学科分别研究某一个问题的某一侧面,得出各自的研究结果之后再按照加法的原则形成总体结果。这种跨学科研究也被称作多学科研究(Multidisciplinary),其特征是研究问题可以被拆分为相互分离的不同部分,供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分别按照自己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单独进行研究。

  如何界定跨学科是一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是根据参与者来定位,还是根据研究活动本身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来定位。若按照前者来定位,单独一个生物学者的研究构不成跨学科研究,若按照第二个标准来定位,如果某个生物学者研究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化学、社会学等领域,并使用了这些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那么,他的研究则属于是跨学科研究。第二个标准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毕竟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交叉学科的出现,如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等。不过,在操作上,这个标准便会产生界限模糊的问题,任何学者都可能宣称他进行的是跨学科的研究,导致“跨学科研究”的泛滥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所以,第一个标准的操作性比较强,值得使用。一项跨学科研究必须要有不同学科的学者的参与,包括本身便是交叉学科的参与。

  跨学科具有尺度特征,大尺度的“跨学科”应该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中尺度,则定义为在研究内容上的学科交叉,可以诱发形成未来新学科的,例如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区域经济,遗传工程是在生命科学和社会伦理学之间的交叉等;小尺度,应该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跨学科,尤其典型的例子是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日益被看好。跨学科研究往往具有综合性的、多学科的方法论。

  二、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跨学科研究既是老现象又是新趋势。在学科细致分化之前,许多研究者都身跨不同学科,因此,跨学科研究的现象不是新的现象。不过,随着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致,学科壁垒开始形成,并导致根据学科界限来分解问题时,人们再度意识到必须明确强调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因为有太多的问题必须得到跨学科的研究才能形成整体和全面的认识。许多学术创新正是来自于超越了特定学科的界限。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推动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现象呈现出日益复杂和相互依存的特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科整合与跨学科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支持和资助跨学科研究。许多大学设立了跨学科的研究或教学机构,从事跨学科科研,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如MIT麻省理工学院的STS项目(Program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有些政府的资助项目也设有专门资助跨学科研究的项目,例如德国科研协会(DFG)设有专门的资助跨学科研究的项目“合作研究中心”(Collaborative Research Centres?? ),德文是“Sonderforschungsbereich”(SFB, 特殊研究领域)。德国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卓越创议”计划也设有“卓越团队”资助路线,资助跨学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柏林工业大学为促进学科整合和前沿科学的发展,设有大量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加强研究所之间的跨学科、跨学术领域的科研合作,以适应解决现代社会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需要。

  通过国外的跨学科研究可以看出:

  1、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都证明了这一点。

  2、国外跨学科研究注重紧密结合实际,机构繁多,力量雄厚。

  3、国外跨学科性质的学术机构的突出特性,是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当前时代的前沿问题或综合交叉领域,一般是从实际课题或项目出发,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学者共同进行,组建跨学科交叉平台,推动知识创新。

  4、相关研究积极服务社会需求,影响国家决策。

  我国的跨学科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于80年代。跨学科研究,又称为“交叉学科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主导;二是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同步进行;三是充分发挥跨学科研究的科学功能与社会功能。

  汪丁丁、罗卫东和叶航三位学者讨论了跨学科研究的“范式”问题。他们认为,思想无疆界,跨学科研究是思想对学术分工的反抗。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发生大范围的制度变迁, 解释现实而趋向真理,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可能胜任,因此开展跨学科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跨学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吗? 汪丁丁认为“跨学科”这一行动本身, 就使“范式”丧失了意义,即跨学科没有范式。但是, 另一方面跨学科研究总的有一套方法,不能实行费耶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跨学科研究应该基于共同的问题,而不是共同的方法。

  罗卫东研究认为,西方学者在经历了胡塞尔、沃勒斯坦等人的批判性反思以及结构主义思潮的冲击之后,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乃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整合和综合化的新阶段。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国际社会科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在若干重大的基础性社会理论问题上, 来自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开始合作研究。例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围绕心灵、意志、精神、人类合作与竞争、人类学习和决策等重大基础性问题, 不仅社会科学家而且自然科学家也开展了彼此之间的合作。涉及包括经济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科学、计算科学在内的多个学科。

  对于跨学科研究,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跨学科研究的起点是“问题的研究”,即“按照社会现实的要求设定,以问题本身的需要来组织不同学科的学者开展研究”;二是研究过程中要“扬学科研究中个体研究和团队研究各自之长,避个体研究和团队研究之短”;三是倡导跨学科研究,不是建立在单个学者个人禀赋的多学科基础上,而是以多个学者群体性禀赋的多学科和跨学科为基础。

  总之,跨学科研究代表着未来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其重要性处于上升之中。

  三、跨学科重大项目的资助形式、评审立项机制、资助的对象和重点

  跨学科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解决传统的单一学科无法完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社会科学领域的跨学科重大研究项目的设立应该着重于三个方面,即(1)通过跨学科研究对我国社会变革时期日益复杂和相互依存的社会问题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系统研究;(2)通过跨学科研究促进对社会科学问题的定量化分析与处理以及数据或实验验证;(3)促进不同学科间研究群体的合作与融合,通过跨学科研究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团队。现阶段应鼓励跨文理学科、跨理论与应用工程学科的交叉研究,重点资助针对当前国家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项目,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独立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又要重视支持跨学科的理论创新研究,支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资助的重点应该是那些真正需要跨学科研究的重大课题,如果能够通过现有的分科资助得到解决的问题,则不需要进行资助。课题必须具有国际前沿性,并且是由所在高校的优势学科所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组成,资助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必须真正投入相应的研究。

  国家设立跨学科的重大项目,资助形式必须有所创新。第一,资助期限必须延长,为大型的、长期性的、基础性的高端研究创造可能。例如德国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的资助周期每期4年,最长可以延长至12年。第二,资助金额适度大一些,可根据需要提供资助,避免资金的限制导致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受到限制。第三,资助范围必须有所扩展,可以考虑将博士生培养项目整合入资助课题,形成科研与学术后备人才培养的结合。博士生可以承担特定的子项目课题,并就此完成博士论文。

  ???? 评审立项机制可以设计为一种互动式评审立项。评审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项目咨询阶段,由国内外选出的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评议委员会,对有潜力的跨学科项目提供咨询,申请者提交申请后,得到专家的咨询和改进建议。然后进入第二步,申请者提交最终的项目资助申请,评议委员会进行评审,包括案头评审和实地考察问讯两个环节。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