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第二批成果文库(2006—2007)
![]() |
《唐代白话诗派研究》是四川大学项楚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白话诗派研究》(批准号为00BZW013)最终研究成果,共45万字,由学习出版社出版。
唐代文学在雅文学和俗文学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唐代诗歌而言,既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等为代表的伟大诗人群体,也存在一个游离在主流诗歌之外的白话诗派。唐代白话诗派有自己的渊源和形成发展过程,有共同的思想和艺术传统,有以王梵志、寒山为代表的数量庞大的诗人。它基本上是佛教诗派,但又超越佛教诗派。唐代白话诗派不仅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的佛教文学运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白话通俗文学的演进,从而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全局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虽然自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以来,唐代俗文学和白话诗就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但是由于传统的文学观点排斥佛教文学和通俗的白话文学,再加上相关资料缺失,学术界对唐代俗文学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而对唐代白话诗派更是少有关注者。
这项成果在“雅文学与俗文学并重,世俗文化与宗教信仰文化兼顾”的研究思路下,通过考察唐前白话诗人宝志、傅大士、亡名、卫元嵩,唐代诗人王梵志、寒山、庞居士,唐代数十位禅宗诗人,以及敦煌文献中的禅宗白话诗,探讨了唐代白话诗派的生成背景和演变过程、唐代白话诗派的主要作家和艺术经验、唐代白话诗派与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联系、唐代白话诗派与文人诗歌的互动作用、唐代白话诗派所反映的民众意识形态、唐代白话诗派的影响和历史评价等,基本廓清了唐代白话诗派的整体面貌。
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横跨佛学、文学、语言学、文献学、敦煌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学术内涵相当丰厚、创新程度较高的成功之作”,“为唐代白话诗派的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在唐代文学研究领域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有利于深化和推动对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和研究”。
(责编:赵健、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