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第二批成果文库(2006—2007)

<b>《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b>简介

  2011年05月13日14:47  


  《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黄中祥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批准号为01BZW047)最终研究成果,共45万字,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哈萨克族民间文学极其发达,英雄史诗在其民间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哈萨克英雄史诗是在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基础上,汲取祝词、巴克思歌、牧歌、哀歌等民间文学体裁中的养分,不断孕育发展而成的。草原文化是哈萨克族祖祖辈辈在特定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英雄史诗形成、生长和传承的土壤。只有通过草原文化这个大层面,才能揭示出英雄史诗的真正内涵。
  这项成果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我国和中亚哈萨克族聚居区进行了调查,并参照民俗学和史诗学的分析方法,对草原文化大背景下哈萨克英雄史诗的形成、类型分布、演唱艺人、部族特征和宗教特征等方面及其与哈萨克草原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刻揭示了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的内涵和演化规律。
  该成果对史诗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概括了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各时期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史诗的形成时期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突厥语民族共同时期和哈萨克本民族的发展时期,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史诗做了介绍和分析;对演唱史诗的歌手进行了挖掘,将其分为巴克斯、萨勒-赛里、吉绕、吉尔奇、阿肯、安奇-阿肯和黑萨奇七类,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特征;根据史诗母题系列的内容、数量和组成方式,将其分成了简单、复合和多重复合三种类型,并通过史诗个案对这三种类型进行了阐释;根据史诗的传承特点,将其概括为血缘、业缘、书面和巡回四种方式,论述了这些传承方式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通过探讨史诗的形成年代、流传地域和主人公的部族归属等特点,将其部族属性分为乌古斯、弘吉剌惕和克普恰克三种;通过分析史诗中的宗教遗迹,对其宗教特征进行了阐述;通过介绍神话、传说、故事、习俗歌和祝词等口头文学的样式,分析了与其史诗的关系;通过分析游牧民族的活性元素、感性力量、骏马情怀和人格模式,揭示了塑造史诗主人公的参照依据和史诗形成的文化背景。
  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哈萨克英雄史诗的专著”,“不仅填补了将英雄史诗与其草原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学术空白,而且为增进中国与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内的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将发挥一定的纽带作用”。

(责编:赵健、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