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历史

邓小平首提《历史决议》要回顾建国前28年的历史

张金才  2012年03月21日16:18  来源:光明日报

  众所周知,1981年3月,陈云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提出过一个重要意见,就是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为《历史决议》的起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3月24日,邓小平去看望陈云,并就《历史决议》的起草交换意见。26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了陈云这条意见。他说:陈云建议“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60年。60年一写,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这个意见很好,请转告起草小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在1981年5月1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在讲话中再次提到,《历史决议》形成过程中,“陈云同志提出,前面要加建国以前的28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6页)可见,邓小平对陈云的这一重要建议是极为赞赏的。

  其实,邓小平自己在近一年之前也曾提出过这样的设想。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到《历史决议》的框架时说:“整个设计,可不可以考虑,先有个前言,回顾一下建国以前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话不要太多。然后,建国以来17年一段,‘文化大革命’一段,毛泽东思想一段,最后有个结语。结语讲我们党还是伟大的,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6页)

  指出邓小平首先提出《历史决议》要回顾建国以前28年的历史这个事实,不是也不会否定陈云所提建议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情形下、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这一相同设想的。

  邓小平是在《历史决议》起草之初,针对其框架设计提出这个设想的。当时,起草《历史决议》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指导思想和主体结构,陈云在后来提出这一建议时所针对的问题此时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邓小平的这一设想,显然与此前的叶剑英国庆讲话在前言中有一段历史回顾有直接关系。叶剑英1979年9月29日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是《历史决议》的前身,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作了初步总结,为起草《历史决议》作了必要准备,奠定了重要基础;《历史决议》是叶剑英国庆讲话的继续和发展,最终为建国32年历史作了一个圆满的总结。这篇讲话的起草工作是在邓小平等中央常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提出的具体意见是:在第一部分对历史应该做点回顾,但要把它明确地概括为几条,文字尽量短一点。因此,邓小平在主持起草《历史决议》之初即提出要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设想,这与他指导起草叶剑英国庆讲话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陈云是在《历史决议》起草后期,针对如何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个关键问题而提出这一建议的。起草《历史决议》,首先要正确评价毛泽东,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邓小平讲的最核心的问题。但直到陈云提出这个建议之前,起草《历史决议》的思路都受“建国以来”的限制,只写32年,邓小平提出的“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要求总觉得难以完全达到。

  1981年3月,陈云在一次谈话中讲到,决议要达到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目的,使大家通过阅读决议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写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60年中间毛泽东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因此,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他指出:“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陈云的这个意见,解决了《历史决议》起草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使邓小平自决议开始起草以来一直萦绕心间的难题迎刃而解。按照陈云的意见,《历史决议》稿加写了前言,以“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32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28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38页)为开头,对建国以前28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作出评价和定位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