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教育

对“一体化教学”实现途径的实践与思考

新疆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院长 王亚雄  2011年11月15日10:1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中职全面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齐头并进。在职教领域繁荣发展的景象中,职业院校的软件、硬件建设模式、方法、措施、功能、特点等颇受关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协作等不同层面的研讨、培训学习频频举办。其中,基于工作任务和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一般被称为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一体化教学的实现途径可以明确地表述为四个一体化,即: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课程方案。这就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四个途径,也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只有抓好这四大项建设,我们所期望的一体化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下面就作者在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主持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围绕上述四项建设所进行的探索,逐一阐述:

  一、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提法,一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师结构。其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个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操作训练;双师结构是指具有双师功能的2人组合,其中一方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讲授能力强,另一方操作技能突出,实践经验丰富。

  我认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应当以双师型为主体,双师结构为补充作为原则和目标。我们职业院校的专职专业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只有培养起一大批双师型的专职专业教师,一体化教学才有可靠的师资支撑。同时,双师结构也重要,首先是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聘请企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并且往往容易形成双师结构。另一个重要之处是,双师型教师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专职教师都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用双师结构的方式来解决这种个体差异的矛盾,就可以发挥那些难以成为双师型的教师的积极作用。

  对双师型教师要有明确的内涵界定,或者说要设定一定的标准,可以用“配置”这个概念来描述。我院的作法是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四级配置:

  ①最低配置——助理讲师+中级工(本专业操作技能等级,下同)

  ②标准配置——讲师+技师

  ③高级配置——讲师+高级技师(或高级讲师+技师)

  ④最高配置——高级讲师+高级技师

  这样一种以一定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加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一定级别的操作技能相结合的界定方式,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专职教师的双师型建设,教师个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艰辛,学校要制订明确的激励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学理论、钻技能。在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操作技能两个方面不断提升,并且安排时间到生产现场实习、调研,贴近生产,积累实践经验。对双师结构建设,在鼓励专职教师提升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大量选聘生产现场的技术、技能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兼职结合,优势互补。

  走以双师型为主体,双师结构为补充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路子,有利于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出骨干、出尖子、出带头人,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有利于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二、一体化教材建设

  一体化教材对一体化教学的推行十分重要,在没有现成范本的情况下,开发一体化教材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我院组成一体化教材开发项目组,由院长任组长,设有用户总监、质量总监、进度总监负责总体组织协调,下设若干专业课题组,分别由相关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具体负责教材编写。基本作法是将原来各自成册,自成体系的《应知》、《应会》教材、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以课题模块为单元,相对独立成章,形成适应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材模式。编写过程中,以原有相关教材为基础,以国家和石油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主线,结合油田生产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我们编写的教材贴近生产实际。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发了《石油钻井》、《石油开采》、《油气集输》、《热注运行》、《维修电工》、《汽车修理》、《电焊》等一体化教材,投入使用后,深受学习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多媒体教材开发应用,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纸质静态教材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电子教材。使油气生产中大型设备、复杂工艺流程和密闭装置、置于地下的生产过程等过去看不见、摸不着、讲不明的内容,生动、形象、明白地呈现在屏幕上,极大地改善了学习效果。其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十分突出。目前我们已开发投用的多媒体教材有《石油开采》、《油气集输》、《工业锅炉运行》,播放时间长达400多个小时。

  三、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也可简称为一体化教室。就是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穿插进行,边讲边练,贴近生产的工场化的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室是一个大概念,对于不同的专业(工种)其表现形式,建设模式各不相同,要根据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而定。根据我院多年的摸索,近两年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中围绕一体化教学的新要求,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大致形成了这样几种模式(实训功能设计与建设模式):

  1. 计算机仿真模拟操作式。即将多媒体电子教材装入多媒体平台,学生在专门设置的多媒体教室里,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生动形象地、反复地学习,掌握操作课题。如我院的石油开采专业、油气集输专业、热工(司炉)专业在使用的仿真操作系统。

  2.软硬件结合的系统仿真模拟操作式。即专门的专业教学软件与生产设备相同的硬件相结合,产生真实操作效果。如我院的石油钻井模拟系统、井下作业模拟系统、自动化采油模拟系统与机床电路维修设备、电工技师培训考核装置等。

  3. 微缩模拟物理仿真操作式。即将巨型设备按比例缩小,制作成微缩但真实可动的实物,在这样的实物体上进行操作训练,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如我校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微缩仿真钻机、微缩仿真修井机。

  4. 真实工况分解操作式。即将真实的设备、仪器、大型或复杂的工具分解陈列于教室,以挂图与实物相结合进行检测、组装、维护保养等课题训练。如我院的油气集输、井下作业、石油钻井等实训室,钻修、汽修厂房等。

  5. 真实工况系统操作式。即同生产现场完全一样的设备和操作过程。如我院的石油开采、油气集输、井下作业、采气、机加工、焊接、高压配电、司炉工等实训场。

  四、一体化课程建设

  所谓一体化课程建设,就是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把我们为一体化教学准备的师资、教材、教学场地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去实现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按工种按等级分别制订课程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周期、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材选用、师资配置、教学场地配置、训练课题、教学提示、教学资料积累等内容。这样的课程方案的实施,才能有效地贯彻一体化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控制教学质量目标,达到一体化教学的预期效果。

  五、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的教学成果

  以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课程建设为内容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近3年来,随着我院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推进和提升,培训教学效果不断改善,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先后培养各级技能人才30000余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219人。其中高级工2349人,技师562人,高级技师308人。在全国石油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采气工团体第二名,井下作业工团体第三名,油气集输工团体第二名,维修电工团体第三名,同时获个人金牌3人,银牌6人,铜牌11人,在新疆油田公司2010年职业技能大赛中66人获得前三名,其中授予技术能手12人,晋升高级工17人,晋升技师19名,晋升高级技师4人。

  我校教师中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师2人,授予克拉玛依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授予克拉玛依市级骨干教师20人。

  学院荣获:全国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自治区科技兴新素质工程培训基地;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培训基地。

  一体化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提高的过程,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将不断努力,持续改进,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