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人文

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科学认识市场机制与文化资源配置的正确关系

程惠哲  2012年02月07日10: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顺应各种思潮学说交流交锋交融的新情况,就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亮点纷呈。其中,“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这一新认识新论断新表述,是一大亮点。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谈到市场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时,人们常说常听的一句话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句从经济领域照搬过来的话,流行了很长时间,并诱发了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对文化搞产业化的误解。这句话,突出了文化的商品属性,淹没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审美属性,也没有综合考虑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统筹兼顾。现在,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表述,为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现实指导。

  市场有其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对经济资源,可以考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对文化资源,就不能简单说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公益性文化事业来说,市场也无法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意识形态属性十分鲜明的文化领域,如果一味宣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则有可能造成唯“钱”是举、道德滑坡、价值失范、风气败坏、诚信缺失、娱乐至死等严重后果。

  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说法机械搬用到文化领域,还容易被某些人片面理解,形成先入为主的误识:只有市场机制才能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离开了市场,文化资源的配置就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好像市场就真的是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万验灵丹。这些意识、观念显然是荒谬的。

  第一,不符合文化发展、文化资源配置的实际。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例如,文化资源多种多样,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只有市场手段是不够的、不行的,还要有政府调控、科学规划;否则就会被破坏性开发,就会因为追逐短期经济效益而伤害长远保护。

  在某些人的意识中,市场就是文化的还魂草,只要进行了市场化,只要建立了市场机制,文化资源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合理配置,接下来自然而然就是文化的繁荣发展。实际上,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不是万能的。眼中只有市场、夸大市场的作用,是不对的。市场只是基础、平台。在同样的市场机制下,能否激活文化资源、能否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关键还在于人的能力、素质、水平,公司治理结构,政府管理水平,社会整体环境等。

  第二,不利于社会效益的强调,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挥作用。如果不适当地、过分地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作用,以至于片面地走向强调只有市场手段才能使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路子,那么我们强调的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容易被人当成强制、压迫的结果,就缺少了合理性。因此,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层面来看,也不能一味强调、过分夸大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邓小平早就强调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明确指出市场只不过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发展的一切。在文化领域也一样,市场只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文化发展的一切;市场机制只是配置文化资源的手段之一,而不是配置文化资源的一切。总之,市场不能包办文化的发展,市场机制不能包办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否利用各种手段、条件推动文化发展,关键还在人。

  第三,片面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作用,把文化的发展推给市场,还容易导致政府机构投机取巧、推诿塞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文化,政府机构的职责、公职人员的工作量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除日常的行政管理外,政府机构还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推动文化发展好的一面,限制、削弱市场阻碍文化发展不好的一面。

  毫无疑问,市场有其积极作用,可以比较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比较合理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组整合,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率。实际上,市场有不少消极作用、负面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是唯私利性。市场的消极作用,根源在于市场机制的本质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任由市场机制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也就是任由利益驱动自发作用,结果只能是把个人、单位、行业、利益集团的私利置于首位,为一己之私而不顾他人利益。

  二是负外部性。任由市场自发作用,将会产生大量负外部性市场效果。市场对资源的自发配置,在带来私利最大化的同时,不仅不能达致公利的最大化、自动使公利与私利趋于一致,有时还会以损害公利为代价或手段,使二者相背离、对立。

  三是不完全竞争性。实际上,无论如何宣称,市场都不可能完全做到自由竞争,而只能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所产生的市场调节,不可能破除对垄断利润的追逐,从而不可能完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

  显而易见,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天然缺陷,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市场失灵时有发生,市场不可能有效解决一切问题。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市场自动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的创造、逐利作用,又发挥政府的调控、平正作用,以尽可能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抑制市场的消极作用。当前,正是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教训中,避免在文化领域重蹈眼中只有市场、一味依赖市场机制的时候,正是科学认识和处理市场与文化发展、市场机制与文化资源配置的正确关系的大好时机。

  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全新的、科学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论断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若干关系重大、影响广泛的学术纠结、理论困境、现实难题。

  首先,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论断,较好解决了以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基本要求,与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工作要求之间的现实难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种提法,与“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一对文化工作、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根本要求,存在直接矛盾,一个是私利最大化至上,一个是社会效益至上。这种对立,造成了理论根基的混乱、指导思想的迷失,使从业人员在两种思想、两种原则、两种要求面前茫无头绪、不知所措。现在,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就有效解决了前述问题和矛盾。因为,市场说到底就是一种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对有利有弊、有长有短的市场,正确的做法,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其长处,最大限度地抑制其短处。

  其次,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论断,较好解决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提法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之间的困惑。一味片面强调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可避免会造成以市场马首是瞻的效果,而把党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放在一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注定要重视并发挥市场的作用。但是,让市场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却是大有讲究的。市场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可能也大为不同。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论断,标志着党对文化发展规律、对文化改革发展原则的把握,更加深入、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加成熟,表明了中央对市场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科学的高度。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