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直观唯物主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对给定的存在者,也就是给定的事物、给定的人,理性经济人和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等,进行研究。研究他们外在的利益关系及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其所达到的最重要的状态,就是平衡态。还有就是以实体为中心,像牛顿力学一样,依据事物之间有万有引力,然后产生这样一个结构。
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这样,它依据的是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劳动。这种内在联系产生出的创造性过程表现在从内在的价值到外在的价格的过程,然后在此过程中产生出最后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西方经济学视野要广阔。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劳动——能创造价值?为什么马克思坚持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其原因何在?
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强制性关系,如政治军事权力,是命令性的;第二种是人民的力量;第三种力量既不处于人们宗教心理的狂热中,也不存在于某种政治强势内,它是自由的,是自由的利益交换。那么这种力量从何而来?我觉得这只能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那么这种联系又是什么,这种联系是在劳动中的互相联系。对此,马克思抓住了一条主线,即从价值到价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所有制结构,是在各种权力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是社会关系结构力量的生产过程。
我们再来看看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价格是由两种力量共同分割产生的价值,这两种力量一个是劳动,是社会力量;另一个是资本,实际上是过去积累的劳动。劳动力的价格一是工资,是人口再生产;二是资本,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分割剩余价值,分割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我们在这里讲的是生产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马克思理解的整个资本的价值就是利润,也等于剩余价值。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伟大的物质生产结构,同时也产生出了一个经济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物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由于生产过程资本力量很强大,物质生产过程不断地膨大,而人口生产过程是弱势的,这就产生了两个系统的不均衡,引发了无穷无尽的危机。
在资本市场,资本分割剩余价值,各种资本还要分摊那个平均化的部分,到最后形成一个不平均化的过程,由此产生了竞争和垄断。资本垄断结构内在的各种复杂关系也就随之生成了,同时产业结构的变迁也发生了。在所有制上面,只要有人掌握了这个所有权,一旦进入市场就要分割价值,各种力量通过所有权来介入市场。这个现象在中国特别突出。因此,要使分割出来的剩余价值造成的偏离再重新以各种形式回到生产,就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主题,回到全社会的劳动者身上。而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现实。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只有依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才有可能抓住要其害与本质,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不是纯学术研究,是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探索以认识真理,又要密切结合实际以发挥其现实功能的研究。
那么,在我国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作用,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我看来有如下几点是值得重视的。第一,必须以我国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为中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是我们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服务于当代社会现实,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另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才能得到发展。第二,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我们有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对当代现实问题的产生根源和发生路径的实事求是的深层分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战略思想与方针政策。而我们不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各种历史条件下的某些论断来匡正现实。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排斥在此前提下充分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以解决一些暂时性、局部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要充分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方面,以此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成为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础,才能进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得到检验与发展,并以此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目标。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将面临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因而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决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越发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渗透在我们时代社会生活中、引导我们前进的鲜活理论。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责编:秦华、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