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世纪之交,本年度研究工作思路应更具有宏观性,在继续注重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切实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要深刻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结合新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新的研究。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50年来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回答时代提出的种种问题。特别要突出对世纪之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
1.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2.党的十四大以来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研究
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别研究
5.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毛泽东、邓小平战略策略思想在当前国际斗争中的运用
6.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再研究
8.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社会心理(民情、民意)研究
9.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与港澳发展问题研究
10. 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研究
11. 国外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党史·党建
本年度要突出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科建设中薄弱环节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如对进行“三讲”集中教育的研究等。本年度还要重视对建国50周年和建党80周年相关课题的研究。
1.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
2.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的基本经验与历史启示
3.“三讲”教育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研究
4.在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5.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6.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历程与党的建设
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若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评价
可就某一事件进行具体研究
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民主、争人权的斗争
9.加强党内民主与反腐倡廉关系研究
哲学
本年度哲学研究应以总结本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各学科的历史发展和展望21世纪为重要内容。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对东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予以关注和研究。要特别注意研究当前国际国内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当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当代经济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文化研究的关系等等。同时要重视基础学科如中西哲学史、自然辩证法、逻辑学、美学的研究。
1.新中国哲学研究50年
哲学各分支学科可以从理论上总结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对未来的展望
2.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或重要范畴在当代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
知识经济中的哲学问题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当代科技发展
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研究
5.中西哲学中的无神论思想
可进行断代、专人或名著研究,也可进行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
6.当代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生态环境伦理、医学伦理等
7.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科技现代化中的文化问题,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文化问题,高雅艺术与大众
文化,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等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进步
信息化的哲学问题,虚拟技术的认识论问题,复杂性、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等
9.当代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思潮、派别、专人或名著研究
10. 东方哲学的综合或专题研究
国别、专人或名著研究
11. 逻辑学的应用研究
逻辑学特别是现代逻辑各分支学科在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
发展,可以只研究一个分支或一个系统
12. 美学基本理论和重要范畴研究
经济理论
本年度经济理论研究应以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要努力探索客观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研究这些现象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努力作出真实反映事物本质的理论概括,同时注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研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问题研究
4.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问题研究
5.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西移问题研究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利益关系演变趋势研究
7.21世纪初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经济影响问题研究
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9.发达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问题的比较研究
10. 信息革命对劳动过程和价值理论影响问题研究
11. 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12.知识经济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趋势及我国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13.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14. 中国当前各阶层收入分析
15. “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就业问题研究
16. 中国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问题研究
17. 扩大需求与增加有效供给关系研究
18.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问题研究
19.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问题综合研究
20. 90年代西方企业兼并浪潮及其影响的研究
21. 明中叶以来江湖圩垸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特定江湖地区为典型)
应用经济
本年度应用经济要为落实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配合“十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研究,要加强对近期发展、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研究,既要加强宏观战略问题研究,更应注意应用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1.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
2.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和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3.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中、西部地区关系研究
整体战略或分地区、分省(区、市)战略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全面提高劳动素质关系研究
5.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保护政策研究
6.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7.新形势下经济预测方法研究
8.我国农村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
9.现代金融体系和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
10.通货紧缩成因和对策研究
11.当前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和对策研究
12. 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研究
13. 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研究
14. 国有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15. 债转股问题跟踪研究
16.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研究
17.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
18.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19. 我国大中型企业成功经验实证研究
20. 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问题研究
21. 城乡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22.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问题研究
24. 近期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政策研究
25. 发展节水农业问题研究
26. 加入WTO后提高我国工业发展竞争力研究
近期对策,中长期对策
27. 海外投资问题研究
28. 建立社会信用问题研究
政治学
本年度政治学研究要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继续探索、创新,推动有中国特色政治学的确立和发展。在研究中,要以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和各项任务为重点。学科建设方面也要围绕这个重点,把增强和发挥政治学的实用价值与学术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政治学说系统研究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问题研究
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方法研究
4.我国社会大变革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研究
5.21世纪前十年我国社会政治稳定问题研究
6.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研究
7.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工作研究
8.21世纪行政管理的变革与发展趋势研究
9.公民政治行为和政治心理研究
10.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11. 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12. 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
13. 公共政策研究
14. 国外政治思潮、政治流派跟踪研究
15. 地缘政治学研究
社会学
本年度社会学研究课题既要关注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又要体现跨世纪研究所应具有的前瞻性。一方面,继续围绕改革实践活动展开社会学研究,侧重于对具体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所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层面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意开拓社会学的新研究领域,保证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
1.我国社团组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新时期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3.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的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
5.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失范研究
6.不同类型企业的组织方式比较研究
7.社会稳定和预警系统研究
8.企业改制中的工人群体研究
9.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关系调整与民族社会学研究
10. 欠发达地区环境破坏性生存的替代战略研究
11. 我国当前股民群体研究
12. 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问题研究
13. 民政工作理论和体制研究
14. 妇女与社会发展研究
15. 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法学
本年度法学研究要继续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要加强法学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加强宪法实施监督问题和司法制度改革,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问题的研究;加强经济法、民商法等部门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1.依法治国与政治体制改革
2.立法基本理论和法律解释问题研究
3.民法、商法、经济法的功能、作用与相互关系研究
4.宪法实施监督问题研究
5.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防止司法腐败的对策研究
6.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防止金融犯罪及对策研究
7.21世纪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趋势研究
8.民法典制定问题研究
9.信托法律制度研究
10. 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研究
11. 技术创新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12.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国际法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本年度要加强世纪之交国际格局和国际战略问题的研究,加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不断提高对外合作与斗争水平的研究,加强重要国家和地区问题的研究,加强世界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同时注重对该领域内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对学科建设具有长远影响的理论问题的研究。
1.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1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问题研究
2.经济全球化的状况、本质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3.21世纪的国际经济规则
4.中国外交的中长期战略问题研究
5.21世纪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研究
6.中美、中欧、中日、中俄关系问题研究
可侧重研究某一方面
7.21世纪初中国的地缘战略位置
美国与欧亚大陆的几种矛盾及我国的对策
8.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国际战略
9.科索沃战争、北约战略新概念与国际安全
10. 跨国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国际融资问题研究
11. 实现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与我国对外关系研究
12. 非政府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国际关系中殖民主义的演变与新经济殖民主义
14. 西方“第三条道路”研究
15. “新干涉主义”研究
16.外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中国历史
本年度中国历史研究课题,一方面继续重视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前沿性和基础性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注意加强同现实联系紧密、具有深刻历史借鉴意义的课题的研究。如加强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沿革,以及若干历史重大事件成因分析和经验总结的研究。
1.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规律问题研究
2.中国百年抗争史与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问题研究
3.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中国百年史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5.辛亥革命研究
6.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思潮评析
7.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
8.中国近代城乡关系研究
9.中国封建等级制度与官僚制度研究
10.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迁
11. 中国古代农民与农民战争研究
12. 中国史学遗产和史学思潮研究
世界历史
本年度世界历史研究课题应具有开创性,注意研究比较薄弱、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面对世纪之交,深入研究20世纪世界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不仅可以对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外交活动和友好往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年度研究重点是有关20世纪世界史的诸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意识、阶级状况等等。
1.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研究
2.苏东剧变及其教训问题研究
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4.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等国家的社会思潮
5.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作用
6.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问题研究
7.20世纪的意识形态对国与国关系的影响问题研究
8.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在20世纪的演变
9.大国外交与巴尔干问题
10. 区域性组织在战后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1. 20世纪不同学派世界史体系研究
考古学
本年度考古学的研究领域侧重于关于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农业起源和制瓷手工业的考古学研究;同时,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总结本世纪特别是建国50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注意考古学方法的改进。在基础研究方面,仍要提倡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报告的编写。
1.中国早期城市考古调查研究
“早期”指史前龙山文化时代和夏商周三代
2.中国古代农业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3.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考古学研究
4.中国考古学史的研究
5.中国考古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研究
6.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研究报告
民族问题研究
本年度民族问题研究,要认真贯彻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族研究各学科建设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要。要认真研究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既注意基础理论研究,又切实加强现实问题和应用问题的研究。
1.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消长与中国民族问题研究
2.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就与经验
3.都市化进程与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研究
4.城市民族工作问题研究
5.对外开放与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研究
6.跨国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
7.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传承和发展研究
8.21世纪新疆、西藏发展战略研究(可分别研究)
9.新中国民族关系史
10. 中国民族史学基础理论研究
11.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宗教学
本年度宗教学要立足社会稳定,加强宗教学的应用研究。同时要考虑对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问题研究,也要兼顾各分支学科的合理布局。本年度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包括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研究
贯彻中央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精神,进行个案调查或
区域调研,形成对策性研究报告
2.“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与对策问题研究
3.中国宗教五十年及党的宗教政策
4.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建设
5.当代伊斯兰法的发展与演变
6.中国佛教宗派研究
7.道教与现代社会
对“中国根柢”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整合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互动关系
及前景研究
8.中国历代王朝对民间宗教的政策措施
9.世界宗教现状研究
日本、美国、俄罗斯宗教研究
10.国外邪教发展特点、趋势与各国的主要对策
中国文学
本年度中国文学研究课题应重点考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和各学科前沿的发展,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边缘交叉学科的生长,并强调创新意识,尤其提倡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选题,提倡文学研究向文化、历史、哲学层次深入,并注意文学与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向交流和影响。本年度重要研究领域包括:50年新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总结、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艺术与经济变革的关系、当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
1.五十年来新中国文学及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包括对文学创作和文学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包括对文学本质、文学理论形态、观念、范围和方法,文艺理论的现代性与民族
性,中国文学不同文体的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等研究
3.新时期文学创作思想研究
4.加强和改善对新时期大众文化引导问题的研究
5.加强文艺评论问题研究
6.中国文学与各国文学同期发展状态的比较研究
7.各国文学交流与文化自主性原则研究
包括对后殖民文化和世界大文化中的自主立场的研究
8.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研究
其中价值观是研究的重点
9.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
包括对共同的文化、思想、美学特征的研究
10.科技与文艺的关系研究
包括科技与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舞蹈等关系研究
11.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12. 国际汉学研究
外国文学
本年度研究课题应立足于认真总结过去、深刻认识现在、准确展望未来。以总结、梳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教训为重点。本年度重要研究领域包括: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学、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论史的研究;当代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外国著名作家、作品研究等。
1.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可按语种、国别、地区
3.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史
可以断代,可按语种、地区、国别或回溯100年、50年、近2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史
4.外国著名作家、批评家、理论家及其作品研究
5.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
6.翻译文化史
语言学
在“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除继续进行各门类的基础研究外,应特别加强面向信息处理和为语言教学改革服务的语言研究。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还应对本世纪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总结,为下一世纪的语言学发展明确方向,打下基础。本年度研究课题要特别重视以下指导思想: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语言学研究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外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改革开放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也有赖于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1.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
包括对某一阶段、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研究情况以及某一重要学者的研究
2.语言理论和语言学史
3.跨学科的语言研究
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4.汉语言文字的历史研究
包括断代、专书、专题的研究
5.现代汉语与汉语方言研究
6.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7.对比语言学
8.语料库的深加工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近年,我国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研究工作发展较快,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都还跟不上时代发展。本年度研究课题要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缺门专业的研究。同时要立足新闻事业发展的现实,加强对新问题特别是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1.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2.党的十四大以来新闻工作的实践和主要经验
3.舆论监督操作机制研究
4.互联网对信息传播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影响研究
5.新闻、出版事业改革问题研究
包括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等的研究
6.新闻传播效果研究
7.西方“新闻自由”思潮及其影响的研究
8.目前我国报刊现状分析及促进报刊业健康发展的研究
包括报刊的出版、发行,以及对副刊、城市报纸等问题研究
9.我国图书出版业现状及问题研究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本年度要着力研究解决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信息化趋势中的网络信息管理改革及网络组织建设等热点问题。对全球信息化和因特网发展中出现新问题、新趋势也应予以关注,进行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要着重总结新时期情报学发展规律,完善学科体系,推动学科建设。
1.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与社会科学创新
2.“九五”期间我国社会科学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变革和展望
3.我国当前的图书馆上网问题研究
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
4.我国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法规与管理
5.信息全球化趋势中“信息空间”的拓展、控制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6.情报科学思想史
7.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
人口学
本年度人口学研究要着眼于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同时考虑到21世纪人口科学发展趋向,结合过去特别是近年来课题设置和研究状况,重点在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新的人口“热点”问题;二是21世纪的人口变动趋势及相关问题研究;三是学科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
1.21世纪中国人口变动趋势研究
2.中国人口政策效应评价与完善政策
3.当前婚姻和计划生育中的新问题研究
4.中国老龄化问题研究
5. 2000年人口普查及数据开发研究
6.人口经济学新问题研究
统计学
本年度统计学要重点研究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注重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兼顾实际工作部门和科研、教育等部门的需要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1.国家统计发展战略研究
2.普查制度与调查方法研究
3.GDP计算方法研究
4.“同比”与“定基”价格指数理论与编制方法研究
5.教育投入及其效益的统计研究
6.财政与金融风险的统计研究
7.统计与精算的应用研究
体育学
本年度体育学应紧密围绕世纪之交体育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力求解决体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指导实践。研究的重点是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问题,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反封建、反迷信、反伪科学以及加强管理的问题。此外,兼及当代体育史和国际体育方面的研究,以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1.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深化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3.体育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
4.全民健身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5.各类体育社团现状及加强管理问题研究
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研究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专题研究
8.当代国际体育研究
(责编:赵健)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