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30日,由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理事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以加强文化与文明的对话理解、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探讨不同文化与文明中的哲学形态与生活状况,以及文化与文明交流进程中的冲突与渗透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不仅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依存得到加强,彼此间的内在差异与深层矛盾也日渐凸显,加强文化对话与文化融通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这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探讨文化对话的现实基础和有效途径,深度发掘跨文化对话的人性依托,合理铺垫跨文化对话的价值基础,积极构建跨文化对话的有效平台,努力提升跨文化对话的思想境界。
美国天主教大学价值与伦理中心胡业评博士认为,当一种外来文化以异于本土文化的姿态出现时,应当以客人的身份遵守已存在文化的规则、形式和传统,使自己和已存在的文化相融合。本土文化应当理解外来文化,并找出显示真善美的独特方式,重新发现、认识自己的文化。虽然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每种文化都在与其他文化形式的斗争中具有了异化的特征,但仍旧在形成、选择、改变和适应中保持着自身的完整性和同一性。我们必须把这种冲突和危机转化为对话和合作,以达成对社会和文明的新理解。
多伦多大学哲学系、东亚系教授沈清松指出,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哲学和宗教领域的比较研究,应在所有文化传统向外延伸并与多元他者相逢的脉络下展开。哲学应当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了解,尊重与多元他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追求不同哲学传统之间的充量和谐。
湖北大学教授江畅认为,从观念文化的角度看,价值文化包括价值观和观念的价值体系,其中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作为观念的价值文化是价值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一种价值文化要成为主流的价值文化,首先需具有多元化背景,在多种价值文化中真正起主导作用,其他文化不与之相对抗,反而与之共存共荣,并接受其引领和指导。当前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构建面临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任务。
(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 朱睿 张侨)
(责编:秦华、陈叶军)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