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俄罗斯著名东方学专家伊莲娜·菲德洛夫娜·波波娃来华访学。利用她在北京大学举办讲座的机会,记者对其进行了访问。
波波娃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所长、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政治思想学、敦煌学、东方学等。多年来,她研究并翻译了唐初中国政治思想史料《帝范》、《贞观政要》,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唐初治国之要术与思想》等专著。
从清史研究到唐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致力于隋唐史和敦煌学研究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东方学研究,尤其是研究唐朝历史?
波波娃:首先是因为中国古老的文明、丰厚的历史文化非常有魅力,值得深入研究。其次是工作需要。我早期的研究方向是清史,但我所在的东方文献研究所非常重视20世纪前的东方研究。20世纪初,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东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受到西方国家影响。从这个角度讲,20世纪前的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传统的东方学研究对象。我们希望将这一古老文明传承和发展下去。
选择唐朝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一历史时期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唐朝将多个民族统一在一起,国力强盛;开放的对外政策则促进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使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产生影响。俄语单词“sholk”就是由中文的“丝绸”音译而来,“chae”(茶叶)等词汇也都和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俄罗斯应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翻译的《帝范》和《贞观政要》是唐朝政治文献,主要讲国家的治理之道,您认为传统政治制度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波波娃:唐朝的国家行政体制非常成熟,政治体系完整,为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并对以后各朝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平定了周边游牧民族,但保留了各族原有的自治权力,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体现了统一国家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对当代社会也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同中国一样是多民族国家,应学习和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
“古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研究了很多中国古代文献,在这一过程中,您是如何克服语言及其他困难的?
波波娃:汉语是非常难学的一门语言,古汉语更是复杂,其文法和用词都有别于现代汉语。研究古汉语文献很枯燥,有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任何新发现。可以说,研究工作必须依靠百分之二百的耐心和极大的热情才能坚持下来。另外,研究古代文献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多方面背景,研究者必须有相应学养。
《中国社会科学报》: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办了孔子学院,您如何看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意义?
波波娃:现在很多俄罗斯人都在学习汉语,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办了孔子学院。这对传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但多数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并不深入,尤其是没有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古代汉语,这非常可惜。学习古代汉语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帮助,只有了解古代汉语的逻辑,才能更好地研究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