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模式及路径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成果简介

  2012年05月08日10:05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东莞图书馆李东来研究馆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批准号为08BTQ013),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及研究报告《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网络技术支撑研究》。课题组成员:冯玲、黄文镝、王素芳、廖小梅、刘磊、韩继章等。

  一、主要内容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这项成果针对近10年新兴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图书馆群体协同热潮现象,从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视角,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个案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方法,分析影响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因素,研究现阶段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模式,探讨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这项成果提出了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论题,梳理了图书馆从印本时代的馆际合作到网络环境下的区域图书馆合作,分析两个时代图书馆在办馆理念、价值指向和技术工具等的特殊性,描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从协作、协调到协同的发展演进,从而论证了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成果尝试运用协同学和系统论相关理论对这种新的发展方式作出机理上的阐释。着眼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关系的建立,重视图书馆主体的主动行为,以模型框架说明了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动因、过程、结果和效应,分析了协同目标树立、协同要素作用到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系统形成的过程,旨在解决体制障碍突破尚有待时日的情况下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现实问题。

  二、基本观点

  1.我国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从协作、协调到协同的发展历程。回顾20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人一直致力于馆际之间的合作、协作发展,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是一次全国性图书馆协作协调活动,推动了我国图书馆界通过编制联合目录、馆际互借、图书协调采购等协作协调活动为科学研究服务。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全国文献资源布局活动,提出全国文献资源三级布局方案,即国家一级布局、系统布局和省、市一级的布局。但由于当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障碍而实施困难,于是人们尝试从系统和地区范围获得突破,如高校图书馆的CALIS系统,中国科学院系统的文献情报共建共享体系,等等。迈入新世纪以来,受国外及港澳城市图书馆先进管理模式的启发,我国各地图书馆尤其在东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道路,各种合作形态不断涌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图书馆之间各种资源不同程度的共享和整合,这些新模式的出现推动了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崛起,表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过从协作、协调到协同的发展演进,正在进入整体协同发展新时期,也标志着我国区域图书馆从业务协作到联合服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新信息环境下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形态。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由以单个图书馆为中心视点向区域图书馆整体发展思维变化,强调体系化建设和集群化管理。具体来说,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联系紧密、组织有序、功能清晰、管理规范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的有机体系,其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形态(主从结构、平等对称结构、混合结构)。区域内各图书馆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图书馆有机整体,是充分发挥各图书馆功能效应,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的图书馆功能之和的一种发展状态。

  3.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具有“自组织”特征。考察我国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历程及现阶段各区域图书馆的做法,大多数协同关系的建立来自图书馆主体的主动行为,图书馆自身积极、自主、创造性的工作给我国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在现行体制框架下,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主要是从建立区域图书馆自身内部的协同工作机制入手,而自主、内在的行为选择,将产生有效的内在驱动力,为创造高质量的协同行为和促使区域图书馆系统的形成、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将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因而我们强调要特别注重区域图书馆内部的协同作用,重视图书馆主体的主动行为,在此基础上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

  4.网络信息技术是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不可或缺条件。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支撑对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网络(通讯技术)和区域图书馆整体性,以及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区域图书馆协同性紧密联系。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实践证明通过软件系统传播、辐射新理念的形式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突出特征和有效方法,更是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优选路径。借助网络技术建立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是当今信息化社会宏观环境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实现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难易程度。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读者需求,必须充分理解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阶段性进程,高度重视网络技术在协同进程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而以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为表现形式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成为推动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重要工具,从长远来说,还提供了冲破现有行政体制制约的重要发展路径。

  5.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一个建设过程并具有多种路径。根据协同理论,一个协同系统的建立需要协同要素的带动,人、财、物的协同难以选择作为主导因素,从图书馆间业务环节选择协同要素更为切实可行。在将区域内的所有图书馆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的前提下,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可被划分为“环境”、“需求”、“理念”等这些区域外部因素和动力因素,以及“资源”、“技术”、“管理”等可作为协同发展路径依据的主导因素。结合图书馆业务开展的要素,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的过程表现为:首先为起步。在此阶段往往选择“资源”、“技术”、“管理”要素切入作为主导因素开展协同活动。基本路径:一是“资源主导型”。二是“技术主导型”。三是“管理主导型”。其次为综合统筹。结合区域的现实条件选择以某一要素主导起步后,必须对资源、管理、技术等各种要素综合运用,补齐短板,并争取各种外部要素支持,形成新的整体状态和趋势。最后为完善提升。从结构、组织机制和体制角度,不断提高一个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协同效能,推动协同发展进入有序和稳定状态,使图书馆发挥的整体功能不断提升。

  6.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增加区域图书馆间的“同一要素”。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突出强调要素间协同、配合的思想。一个区域图书馆的各组成部分紧密程度,重要的不在于地理环境或行政隶属关系是否相同,而在于整合程度的高低,在于协同要素的“同一性”。在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模式中,协同的同一要素越多,其协同发展的业务集成度就越高,协同的紧密程度也就越强。因而,要获得更高的协同,应不断增加区域图书馆间的同一要素,增强协同的一致性。

  7.我国现阶段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技术+管理的综合统筹发展模式。以网络技术为先导和依托,将整体协同理念、群体规范管理内含在业务管理系统之中,是技术+管理的综合统筹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主要特点,有具体可操控落实的实现形态。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在短短5年时间内,被全国的不同区域(东、中、西部)、不同规模(省、市、县区、镇)、不同系统(公共、院校、企业等)的2000多家图书馆选用,并取得突出的整体服务成效和明显的规模效益成本节约,已经充分证明了其现实优选价值。对于运行经费普遍缺乏的欠发达地区,特别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更具有实用价值。尚未进行整体协同建设的后发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借鉴选择引进为主,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尽早尽快地展现出整体协同的优势。从我国现实出发,由自组织的自为特性、网络技术的不可或缺、已有建设成效可以看出,技术+管理的综合统筹发展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和辐射效应,是我国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

(责编:秦华、陈叶军)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