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语言学

现代汉语名动形语法性质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

——《现代汉语名动形语法性质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成果简介

  2011年10月21日13:44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南京师范大学梁丹丹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名动形语法性质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CYY004),最终成果为同名报告、系列论文。课题组成员:韩笑、张珊珊、刘涛、王美豪。

  一、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这项研究成果在神经语言学背景下,探讨了对现代汉语三大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进行加工的神经心理机制,主要考察概念-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的加工,以确定名动形的语法性质。名动形等实词的语法性质难以确定,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仅是句法单位,而且还是概念单位。理论语言学界有关词类应以语义特征还是语法特征为划分标准的讨论,与神经语言学领域有关词的概念-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在大脑内如何表征、是否均为独立表征模块的讨论,有异曲同工之效。这项研究成果有意识地体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语言理论和认知理论之间的互证和呼应关系。很长时期内,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源于对知觉、记忆、思维的研究传统,往往强调概念-语义因素对名动加工的影响。而在理论语言学领域,因西方现代语言学以形式主义方法为主流,所以强调名动语法性质的不同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

  这项研究成果认为,词在大脑中存在多层面表征,强调语法因素并不意味着反对语义因素的作用,反之亦然。不同学科的研究旨趣不同,但都不能决定词在脑内的实际表征情况。从这一视角出发,这项研究成果在以下方面较以往研究有所突破:

  1.实验技术

  综合使用了神经影像学技术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神经电生理技术ERP(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和E-prime实验软件支撑的行为测试技术,以获取不同层面的数据,实现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劣互补。FMRI和ERP用于探测正常成人被试名动(形)加工的脑区定位和时间定位,行为实验用于非典型语言发展人群,主要是弱智儿童的名动加工测查,这也是汉语神经语言学界首次引入这一研究视角。在对弱智儿童的考察中,参照国际研究惯例,采用了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范式,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严格匹配了弱智儿童的对照组。

  2.实验设计

  为全面考察句法因素、形态因素和语义因素对名动(形)加工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词语搭配判断、词汇判断、图片命名、下定义、访谈等多种实验任务。在刺激材料的选取上,尤其注重其在语言性质上的一致性。西方研究以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为对象,针对形态变化不丰富的汉语,认知神经心理学界偏好概念-语义解释。这些研究的实验设计以及由此推导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究者专业背景的局限。汉语词形变化不丰富,词的语法功能要在组合中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实验应该设计句法环境。基于这一思路,在FMRI和ERP实验中均采用了词组作为刺激材料,将名动形置于语法环境中,考察它们实现为句法成分时的加工机制。行为实验也遵循这一思路,对比了弱智儿童在命名任务中加工孤立名、动词和在自发谈话任务中加工名、动词的情况。此前研究认为,一旦命名任务发现名动分离,则可推翻语法因素可致名动分离的观点。这项成果认为,命名任务探测到的是名动作为概念标签的加工情况,名动作为句法单位的加工只能在句法环境中获得,因此,访谈任务诱发弱智儿童的自发言语,以提供名动实现为句法成分的数据,与命名数据作对比,结果发现了两种条件下名动加工表现不一致。

  运用ERP实验,以合成名词和合成动词、孤立的“子”缀名词和“化”缀动词为刺激材料,首次考察了复合词语义组合模式这一构词形态因素。前人集中考虑的是曲折形态,几乎还没有人从构词形态角度考察名动加工问题。这是形态解释虽然很早就被提出但解释力有限的重要原因。因为这种解释只适用于曲折形态丰富的语言。我们对比了派生名动词和合成名动词的加工,以揭示构词层面是否有可导致名动分离的因素。鉴于词汇判断任务的性质,实验结果只能从语义角度得以解释。以往语义角度的解释集中在具体-抽象、可想像性、有生命-无生命、感觉-功能等因素,但这项成果发现,一方面虽然复合名动词的熟悉度和可想像性得到控制,但二者仍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对派生名动词而言,事实上只控制了熟悉度而未控制可想像性,因为“化”表示性质或状态的抽象变化过程,“子”表示主体或工具, “化”缀动词必然要比“子”缀名词可想像性低,但二者加工无差异,经常报道会稳定出现的具体性/可想像性效应竟然消失了。以上两方面结果均与语义观的预期不符。经细致考察,这项研究成果发现,词法层面语义组合模式因素可统一解释以上看似矛盾的实验结果。

  在名动加工的神经机制方面,FMRI的实验结果表明,左额叶中回是语法语境下加工动词的重要脑区。ERP的实验结果表明,语法语境下的名词可能诱发更大的P200,而动词则可能诱发更大的N400和减小的P600。无语法语境下,N2对亚词层面的语素义整合敏感。

  在以弱智儿童为对象的行为实验中,这项研究成果检验了自1984年以来最为广泛接受的范畴特异性损伤解释--“感觉-功能说”。此假说认为语法范畴障碍,比如名动加工问题,也可在这一框架下得以说明。假说认为,有生命名词的感觉特征比功能特征丰富,无生命名词和动词则是功能特征要比感觉特征丰富。因此可以预测,感觉特征损伤会导致有生命物的命名障碍但动词命名可保存完好,而功能特征损伤则会导致无生命物命名和动词命名的障碍。此假说的优点是在概念-语义层面找到了统一解释名动分离的语义表征维度,将语法范畴障碍纳入了语义解释,明确指出词的句法信息并非独立表征模块。这与我们此前得到的结论不符。根据假说,从名词、动词的命名差异可推测被试在生命性维度上的表现。动词障碍反映了功能信息损伤,而功能信息在无生命物的语义表征中占有更大权重,所以从动词障碍可预测无生命物的损伤。命名结果发现,生命性确是弱智儿童语义组织的重要维度,但被试虽然无生命性名词的表现差于强生命性名词,最差的却是弱生命性名词,并不支持“感觉-功能”假说。这项研究成果还使用名词定义任务,直接探讨了弱智儿童对感觉-功能属性的表征情况。发现弱智儿童强生命性事物的语义表征模式具有非典型性,且在命名强生命性事物时存在通达困难。以上结果也与感觉-功能假说不符。

  3.理论创新

  在有语法环境的词语搭配判断任务中,FMRI实验发现名动形激活的加工脑区有差异,ERP实验也发现名动诱发的ERP成分差异,表明句法因素可致汉语名动分离。就此,这项研究成果提出了“语法功能说”,这是对语法观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构词形态因素层面,加工孤立名、动词的ERP实验结果显示,典型词缀“子”、“化”并不能使名动产生分离,但复合词内部语义组合模式的优势程度可决定孤立状态下的名动加工是否有差异,这是在国内外文献中首次观察到复合词语义组合模式对词语通达的影响,不但为名动分离原因提供了新视角,也开拓了复合词加工的研究空间。以汉语弱智儿童为被试的行为实验发现,名动命名成绩和平均话语长度之间缺乏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表明命名能力可与语言能力分离。图片命名任务表明弱智儿童的名动加工存在差异,而生命性和感觉-功能属性确为弱智儿童词汇语义组织的重要维度,由于个体差异,弱智儿童在加工强生命性或弱生命性事物的感觉特征时均可能存在非典型特征。但是,以上这些语义特征受损未能预示词的句法信息的完好与否,显示词的概念-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为独立表征模块。综上所述,句法因素、概念-语义因素,包括词法层面的因素都对名动(形)加工有影响。

  二、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最后,从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互证关系看,这项研究成果的实验多次表明,词的概念-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存在分离,这意味着同样的概念语义信息完全可以指向不同的句法功能,即同一词项可以指向不同的句法词,这为汉语兼类词处理以及整个词类划分提供了新思路。另外,这项研究成果对弱智儿童调查所得结论,对弱智儿童语言教育计划的制订有直接指导意义。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