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哲学

媒介研究的哲学新视野

——《媒介认识论研究》成果简介

  2012年03月09日16:11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广州大学胡潇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介认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3BZX004),最终成果为专著《媒介认识论》。

  这项研究成果以人类社会交流媒介之发生和演变的历史为基本线索,从语言、文字到当今的电子媒介,对其历史文化特征和上下演替逻辑,逐一进行了认识论的分析和诠释,从认识论的视角揭示媒介发生、演变的社会文化机制,彰显媒介发展史以及各具体媒介形态之技术方式的思想底蕴和能指、所指的认知和表达逻辑,深化对媒介现象的哲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认识论的研究推深至人的思维--言语--理解层次,在思想意识的无声内部操作和有形外部言说、主体个人独立思考和社会共体言说、交流、理解的双重结合方面,创造性地进行认识论的媒介研究。

  一、题旨与理趣

  人类社会进入电子文化时代,面临一个巨大的悖论:电子媒介的勃兴引发认知方式的深刻变革,但使信息污染几乎成为常态;信息的狂野与汹涌推动着媒介技术的急剧变革与演替,但更使人类认识面临不可承受之重。地球居民在信息湍流中颠簸,饱尝其福也深受其累。有人放弃思考,随波逐流,或陶醉于娱乐至上、游戏生活的顽童世界。文化向世俗化、齐一化、浅表化、消费性方向迅猛发展,造成了信息喧嚣和理性荒疏、奇闻堆积与思想苍白、娱乐癫狂与创力式微、媒体林立与精品缺失的病态精神生活局面。因此,人类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异,动员人文理性和科学精神一道,向文化建设提出了双重诘难与诉求:如何将精神生活的情与理、信息处理的量和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从哲学层面,对传统的理论架构和思维范式形成了尖锐挑战,许多问题聚焦于认识论,亟待严肃地科学审视与哲学回答。

  法国学者德里达直面语符媒介现象本身,机敏而严峻地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首先证明要把逻辑学置于对符号的反思之下的决定?而如若符号的观念先于逻辑的反思,并向逻辑的反思表现,直面逻辑反思批评,那它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观念在其上自我调整的符号的本质是从何而来的呢?是什么东西为规定语言的本质和起源而赋予认识理论以权力?” 其提问,实际上,是对语符及其媒介组合方式变革引发认识论的震荡所做出的一种回应和考问,涉及语言分析和逻辑反思的关系,直指语言起源和符号自我演变之本质的认识论说明。这既是西方哲学认识论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留下的思想辙印,又是媒介挑战认识论引出的哲学思索。作者由此启悟:在语符衍生及其媒介分延、组合之中,深隐着一种逻辑的奥秘和认识论的机理。它们的揭示和阐明,必将是媒介的深入研究,认识论自身的变革。媒介现象的哲学呼唤和认识论变调已然拂面:其一,媒介文化环境的变迁,引发大量文化冲突、文化变异,需要我们在反思中做出认识论回应;其二,媒介文化已成为环绕我们生活的第二现实,在左右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同时,它们本身也直接成为认识的对象,需要深刻地研究和解释,这将极大地改变以往认识论的研究范式;第三,语符-媒介还关涉人们的相互表达、交流和理解,涉及社会认识论和信息学问题,是现代认知科学无法回避的。基于认识是经媒介的认识、媒介是为认识的媒介这一点,这项研究成果展开了对媒介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并着力对认识论进行媒介的研究。贯彻其中的认识论旨归,如洛克所说:“文字是真理和知识的最大通渠,而且在传达、接受和研究真理时,我们常要应用文字和命题”。“因为这种缘故,文字和命题的考察,就成了认识论中一个必需的部分”。语言媒介的认识论召唤及其回应的沉思,是这项研究成果的思想线索与学理启悟。

  二、结构与内容

  这项研究成果以语言之能指、所指关系及其媒介组织方式为中心线索,分别对语符媒介的发生、发展、分延的思想逻辑与文化特质,以及它们对主体认知位势及其思想制约两个方面进行了认识论的研究和阐释,共分七章展开。

  第一章对语符媒介认识论的思想进行了历史的追溯和阐释。从柏拉图的意见世界与知识世界及其“摹本”与“原本”理念出发,经亚里士多德、洛克、索绪尔、卡西尔等人的学说,直至当代麦克卢汉的媒介哲学,顺及中国哲学中的语言能、所理论,分别而又有一定比较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评说诸家建树和缺失。这为后面章节揭示媒介对于思想认识的诸般作用,展开媒介认识论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深远的哲学背景和理解前提。

  第二章为当代媒介研究的认识论究诘和评价。对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曼海姆、贝尔、詹明信、麦克卢汉、尼葛洛庞蒂等人关于电子文化、消费文化的批评和阐释,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从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的视角对其理论的偏颇与破缺进行了认识论的解析与澄明,并以此尝试从新的文化基础上拓展认识论研究的论域和深度。

  第三章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语言发生史进行了认识论的探讨和诠释。这项成果认为,语言的发生与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成型,都是在物质生产实践推动下完成的。因此用一种以物质生产、社会交往为基础的,对语言、思维与人身器官进化之共生、并行过程进行复合分析的历史文化逻辑,揭示语言发生中的文化学、认识论机制。这是媒介认识论研究的人类学奠基。

  第四章是对语符媒介认识论的元叙事分析。主要围绕语符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对客体物象、心理意象与语符表象三者构成的“语义大三角”关系,进行了心理学-认识论-符号学的深入探讨,评析了关于语言起源的诸家学说;从对象展现、心理直示、思想复现和语符化表达的历时态进化与共时态表征的复杂机理中,揭示从物到思维、再到语符的意识递进和思维-语符的内、外建构逻辑,着力于语符媒介何以生成、何以能指、如何能指的元符号、元哲学解释。

  第五章为媒介“分延”的逻辑寻绎。依循语符的视、听感性形态之能指功能与主体语言行为的意识关系,对语言和文字的相互衍生进行了感知论、思维学的探析,并就内涵能指和外延能指、语义表达和语境言说的辩证关系具体地进行了媒介认识论剖析,着力于媒介“分延”机制的创新性说明。

  第六章是语符的多相媒介演替与组合机理的认识论分析。对口语的电子媒介相变,文字由书写、印刷到电子出版物的演进,集语声、文字、图像、情景于一体的电视,集一切流行媒介元素于一身的互联网等四大语符媒介组合方式,进行了认识机制的探讨和分延逻辑的阐释。

  第七章关于媒介形态与主体认知位势关系的研究,从媒介之不同形态对主体认知位势和思想方法的规定性出发,揭示主体在认识方面对于媒介的受动性;探讨口语、文本、电视、网络的媒介表达、交流机制对人的思维、行为的规定作用,由媒介的表达、交流逻辑反观主体的认知位势和思想特征,使媒介认识论的阐释最后回归主体自身。

  三、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

  这项研究成果面对一个有别于传统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采用一些新的视角、方法、范式、概念,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这是媒介认识论研究的理论困难及其学术意义所在。

  这项研究成果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与叙事策略,并形成了一些有学术新意的见解。

  1.将索绪尔关于语符能指与所指的一体两面思想,纳入“对象事物-心理经验-语言表达”这样一种由柏拉图酝酿、亚里士多德明确的语义大三角关系中进行分析,统一梳理古今中外的语符媒介思想之逻辑构成,深入探讨语符媒介的生成机理和分延轨迹,并给出认识论解释,从而使媒介研究从传统的新闻学、传播学超拔出来,上升到语符学、意识论、解释学、价值观等哲学层面。这样的研究深化、拓进了关于它们的理性分析和思想建构,实现了媒介研究的哲学创新。

  2.认为语言的发生与人身自然器官的形成、社会的生成是同步互渗的自然历史过程,从人身“骨头”、工具“石头”与语音“口头”相关性的复合研究中,实证地为语言发生做出文化人类学及其认识论的解释。同时,也深化了语符媒介发生学的元叙事说明,丰富了唯物史观与认识论语义。

  3.认为从原始语言到文字、到现代电子媒介的发展,潜存着语符媒介的分延逻辑。通过揭示广义语言能指与所指相互规定、衍生的机理,创新性地说明了语符能指、所指之间的内涵性建构机制;通过解析媒介分延中主体感性觉知与理性思维相互制约、激发的机理,创新性地说明了语符媒介的分延与组合同人的“官觉”、“心觉”之某种强化与变构相关;通过寻绎语符分延的技术逻辑,创新性地说明了电视一类新媒介技术运用中资本逻辑和文化逻辑相互缠绕的机理及其引发的文化变异,为合理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给出了一个媒介认识论的警示。

  4.深入探讨了语符媒介在延伸人的身心力量之同时,对主体在思想认识、表达、交流、理解等方面形成的反制。其运行机制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强化、延伸或者遮蔽、弱化、阻碍主体某些方面的精神特质与意识功能,使人的认识在方法、视域、取向、构成、速率等方面,形成某些由媒介文化造成的精神特质,创新性地尝试了认识论的媒介学研究。这从学理的另一极证明,当代认识论的深入研究,必须超越传统认识论仅从“认识--实践”二元简单对应关系去解释精神现象的局限,要深刻关注和研究媒介对于人类认识的作用与意义。这项研究成果从媒介变迁引发精神文化生活改观的历史逻辑说明中,尝试用认识论研究当代文化的变革,即特殊地从“媒介认识论”方面深化哲学的研究,还一般地从哲学的方面深化认识论的媒介研究,更新了某些范式,从而丰富了认识论的语义,强化了它的时代感和思维张力。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