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年度项目成果>>马列·社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思想方法透视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审视》成果简介

  2011年04月21日14:46  来源:www.npopss-cn.gov.cn

  福建师范大学郑又贤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审视》(项目批准号为06BKS010),最终成果为专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思想方法透视》。课题组成员有:杨新华、潘玉腾、吴宏洛、吴秋兰、杨小霞、姜霁清。

  这项成果以思想方法为视角,系统考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并阐述了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一、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关注思想方法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中国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实际应用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谈。无论是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都要从端正思想方法入手,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来审视和解决。这是关键,也是根本,在任何时候都不容许有丝毫的怀疑或动摇。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特别是每当关键时刻,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错误的思想倾向,都要提到端正思想方法的问题。陈云同志说得好:“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习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

  回顾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其中最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的教训,正是在于思想方法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

  1.比较侧重以历史的视角和思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相对较少从哲学的视角或层面来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的深度和高度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其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并非单纯的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哲学课题,从而也更需要从哲学或思想方法层面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

  2.比较侧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理论成果的研究,而相对较少从整体的内在联系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例如,现在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比较多,但却极少看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理论体系的探讨,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的研究,致使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后者是否包含前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3.比较侧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总结,而相对较少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经验毕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即使已经被以往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今天也可能和变化了的实际不相符合,从而仍有一个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经验层面,更重要的是揭示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即要注重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4.比较侧重对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的研究,而相对较少深入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当代化”问题。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前,人们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上,这是必要的;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侧重点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应该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逐步转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研究。

  5.比较侧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回溯性研究,而相对较少对其发展作出前瞻性的预见。回溯性研究固然需要,但其目的是在于更好地实现对未来的展望,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走向作出科学的预测或预见,以更自觉地推动其持续、健康地发展。

  6.比较侧重对伟人思想及其理论贡献的研究,而相对较少进行平民思想及其贡献的探讨。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只能靠导师或领袖来实现,普通老百姓是无能为力或无可作为的。其实,导师或领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是完全依赖自己“特别灵”的脑袋瓜的“自由创造”,而是程度不同地归功于自己对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概括和总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今天重温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上述话,应该有利于我们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审视

  这项成果以四篇、十九章的篇幅,详细考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问题。

  第一篇是研究邓小平理论及其思想方法的。首先从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本性破题,接着对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展开辩证思考,进而揭示邓小平同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特色,而后概述了邓小平理论学习和运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其重点,是阐述邓小平同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特色。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正是因为他坚持富有特色的、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思想方法,才能敢于和善于直面中国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除了人们熟知的坚持“实践第一”和辩证的“两点论”、“重点论”的观点之外,其思想方法的主要特色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强调思想路线的关键作用,要求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和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二是突出解放思想在思想路线中的首先地位,首次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直接联系起来,强调实事求是首先要解放思想;三是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弄清大是大非”,又要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真正“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不在历史旧帐上纠缠不休,把思想和目光投向今天和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四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毛泽东同志,要求人们认真思考并正确求解“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还是错误是第一位”的、“文化大革命”等错误“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还是别人也有点份”的、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是什么性质的、评说毛泽东同志历史功过应该基于什么样的目的等问题;五是坚持历史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明确它是毛泽东同志为主要创立者的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什么时候都“丢不得”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不容割裂或肢解的科学理论体系,但又是需要在发展中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篇是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思想方法的。以思想方法为视角,探讨了“三个代表”要求观点的提出和发展,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进而辩证考察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最后指出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该篇在辩证考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时指出:从其同邓小平理论的联系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其主题和基本问题的联系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其主题同党的执政使命的联系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从其主题同党的求真务实精神的联系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努力探索和解决业已面对的各种重大的现实难题。

  第三篇是论述科学发展观及其思想方法的。首先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基础,其次系统论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再次对科学发展观视域内的解放思想作出新的阐释,最后辩证解读了科学发展观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该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基础时,强调指出:(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思经验教训,适应世情和国情的新变化而提出的;(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发展的永恒性、进步性和生产力决定论的观点,凸显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意义;(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突出以民为本,强调人民对社会发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发展的整体性、过程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全面性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的统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类矛盾或关系。

  第四篇基于上述分析,进而从思想方法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总体性的审视和研究。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过程。它开始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突破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新审视,着力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破解,最后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其三,辩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基本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指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与基本问题是辩证统一的,即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辩证联系的。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若以辩证的视角来考察,它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科学性与人民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三、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思想方法考察

  成果的第五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专门阐述了如何继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问题。尽管这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但该篇突出本书的思想方法主线,首先强调必须调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实现四个方面侧重点的转变,即从侧重历史视角向哲学思考转化、从侧重过程把握向规律揭示转化、从侧重中国化探索向当代化研究转化、从侧重回溯性总结向前瞻性预见转化。其次强调要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实现“四个结合”,即要把伟人思想研究和平民思想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平民思想新成果研究;要把理论发展研究同实践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创新实践的理论提炼研究;要把理论成果研究同成果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加强理论成果的实践应用研究;要把理论成果内容研究同理论成果体系研究结合起来,并特别注意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体系。最后强调要健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净化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