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四十七: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

  2012年03月16日16:18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2年1月1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召开开题论证会。课题首席顾问中国人民银行杜金富副行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课题首席专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介绍了课题总体研究思路和框架。子课题负责人王宇研究员、李稻葵教授、丁志杰教授、宣昌能教授等分别就各自负责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做了介绍。外部专家吴晓求、王国刚、魏加宁、胡滨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课题首席专家张健华研究员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基本内容、逻辑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创新点和特色、预期成果形式等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张健华研究员指出,课题研究将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分为“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周期变化与顺周期系统性金融风险之关系问题研究”、“机构行为、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问题研究”、“金融基础、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问题研究”、“构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顶层设计研究”以及“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制度安排”等六个子课题。他还指出,本课题并不是将宏观审慎政策看做单独一个行业发展与监管的问题,而是将其延伸到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大范畴之内,并作为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此外,课题组拟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需求,深入研究关系宏观调控、金融改革、金融发展与稳定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与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管理的实践紧密结合,研究建设具有操作意义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为未来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和政策重点以及研究计划和安排。

  许多专家认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课题选题好,政策指向性强,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意义重大。课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定位准确,逻辑思路清晰,子课题设置合理,研究方案可行。专家们就课题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认为课题应进一步澄清宏观审慎政策概念和内涵,加强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深入研究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积极探索构建我国宏观审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杜金富副行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该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求课题组深入研究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和内涵,明确宏观审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研究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操作框架,完善金融稳定的评估方法,探索如何利用数量模型进行评估分析,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利弊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具体影响,针对具体风险状况提出对策建议。他还指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是机制设计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外实践,设计问卷,征求不同层面的意见,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战略需求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张健华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出席开题论证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并表示课题组将听取首席顾问杜金富副行长以及外部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着眼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未来,充分发挥联合团队的优势,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争取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理论基础。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