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四十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

  2012年03月16日16:11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12月1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陶东风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与会专家围绕大众文化价值理论、大众文化的价值误区、大众文化价值观比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和意见。

  清华大学肖鹰教授指出,目前的课题结构框架(三大板块的划分)是可行的。他也提出了修改、补充建议:1.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娱乐价值)补充到研究当中,肖教授认为,近些年来在网络和影视作品当中出现的大众文化的“恶搞”现象,是大众文化极端娱乐化的表现,它体现着在当下中国什么都可以娱乐的价值误区;2.在对大众文化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应强调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对大众文化价值观出现的基础意义,以及媒介技术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3.应该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普世价值与大众文化价值的关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郭庆光教授认为,该项目的优势在于项目申报论证的设计抓住了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热点与问题,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并且在国际比较中研究大众文化的价值更能清晰体现大众文化的产生根源。他提出的修改意见是:1.建议在课题中加入传播媒介与载体的研究,应当考虑到当代媒介系统的复杂性。现代传媒系统中包含了主流媒体、商业媒体、新媒体等力量的角逐。就主流媒体而言,虽然要贯穿主流的核心价值,但也存在着一种分裂现象,例如广告、娱乐、消费、时尚等更倾向于大众。2.在分析大众价值与主流价值的关系时,应注意到二者的分裂与弥合。大众价值和主流价值在八十年代契合的程度较高,而到了九十年代则产生了分裂。因此,主流价值的大众化倾向、主流价值怎样让社会大众接受、大众对于个人价值的强调与主流对于集体主义的强调这二者之间分裂,应该如何在文化中得到弥合,这些都值得探讨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张柠教授强调,1.大众文化中表现的是常态经验,而不是非常态经验,是日常生活的文化经验,普通大众的文化经验,而非一味强调精英经验,这和精英文化是非常不同的。2.当代大众文化生产与大众文化接受标准的关系。例如当下青年偶像观念中体现出的去道德化倾向,实际上是偶像标准的转变,即从道德标准转向了功能标准。张柠教授认为,这种转换所体现的是游戏思维对于青年一代价值观念的影响。此外,当代偶像存在着一类低模仿人物,如凤姐、芙蓉姐姐。

  太湖论坛主席严昭柱研究员指出,该课题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很重要。要加强对大众文化发生学的理解,梳理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在问题的引领下,展开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峰教授指出,1.要注重大众文化发生发展进程的梳理,揭示其意义与变迁。在研究当代大众文化与主流的关系时,要注意大众文化价值、主流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应注意盛行畅行的大众文化一定是得到主流支持、体现主流价值的。二者已经由对峙逐渐演变成合流的关系,这一历程也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变迁轨迹。2.要有大众文化价值观的顶层框架。关注国内外多载体,多媒介的复杂语境。3.抓住经典案例、典型案例进行战略性的个案研究,在个案的深度解剖中建立模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陈剑澜教授充分肯定目前的课题设计后,提出还可以考虑补充以下内容:1.红色经典改编与后革命时代的研究;2.“超女”文化现象的政治操练意义;3.舆论、网络媒介所体现出的民粹倾向。

  北京大学邵燕君教授指出:1.应该在充分全面细致地研究大众文化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出大众文化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先分析后总结。应该重视知识分子在大众文化的价值观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2.在大众文化价值观的接受方面,应该重视读者,特别是粉丝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读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价值观,为此,应该了解粉丝进入粉丝的内部去;3.目前第二板块有些抽象,应该在研究的时候加强个案分析;4.应该关注网络游戏对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教授指出:1.应该关注资本和大众文化的关系问题,比如跨国资本、官方资本、民间资本三方是如何制约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制的。2.是否可以研究研究“教化”问题?精英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反日常生活的,它实际上不是今天的主流文化,大众才是主流,可以通过“教化”把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对接起来,激活“教化”这个传统范畴。

  首都师范大学梁景和教授充分肯定该课题的意义,同时建议:1.对当代大众文化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价值”“大众”等概念进行理论阐释,论证价值和核心价值、普世价值的关系;2.价值观批判与价值观建构之间的关系、建构的具体路径需要论证。

  南开大学周志强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1.注意大众文化价值观内外两个层面可能存在的分裂;2.大众文化娱乐生产机制与大众文化编码解码机制的阐释,大众文化的受众心理调查很重要。3.关注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发生意义变迁。

  会后,课题组以申报阶段拟定的研究计划为基础,认真研究和落实开题报告会中专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课题的总体框架,修订了子课题的设置和分工。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