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三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

  2012年03月02日13:1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11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胡伟教授首席专家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开题报告会。

  出席开题报告会的答辩专家组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答辩专家组组长房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潘世伟,上海市社联党组副书记、教授桑玉成,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郑成良,复旦大学资深政治学家、教授孙关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荣跃明。

  首席专家与子课题负责人陈述

  在专家组组长房宁所长的主持下,项目首席专家胡伟教授作开题报告,从研究意义、总体框架、主要立论与观点、基本思路、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几个方面作了扼要汇报。胡伟指出:本课题的使命和宗旨,就是建构中国民主的理论模式,系统研究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和怎样实现这一民主的问题,集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一是深刻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民主政治的内涵、原则和特征;二是系统研究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战略和路径。本课题的总体框架包括一个主课题和四个子课题,子课题支撑主课题。四个子课题分别是:(1)中国民主化的意义、现状、条件和时机;(2)中国国民的民主态度与民主现状评估:实证研究;(3)比较民主化研究:国际经验与教训;(4)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与改革路线图。本课题将运用政治工程学(宪政工程学)的观点,注重顶层设计,指引民主进程,满足社会期待,抑制激进诉求;将坚持民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民主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观点、“结构论”与“转型论”相结合的观点以及体制内民主化的观点,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包括:(1)课题启动(2011年11-12月);(2)第一阶段的研究(2012年1月-2012年9月);(2)第二阶段的研究(2012年10月-2013年4月);(3)第三阶段的研究(2013年5月-2013年12月);(4)最终成果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形成最终成果之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建构》(暂定名,专著)和最终成果之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线图建议》(咨询报告)。

  四位子课题负责人的发言要点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捷教授:理论和社会背景的几个特点:第一,民主化的迫切性。民主发展的瓶颈。第二,理论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三,考虑国际化民主化浪潮的大环境。第四,平衡程序论和目的论。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第五,跨学科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江学者钟杨教授:中国国民民主态度和民主现状的实证评估。民主原则、民主认知、民主态度和民主价值的调查。现实的情况是中国如何实现民主,而不是讨论是否需要民主。中国老百姓对民主的认知和看法。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被调查者的意见来预测他的行动。访谈既有电话的,也有与群众面对面的。调查对象包括各类社会群众。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李路曲教授:比较民主化研究:国际经验与教训。一党政治和多党政治的主要区别。一党政治对民主的包容。在一党政治的前提下,民主也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世界主要国家的民主化现状。世界的政治转型。目前,到了民主化第三波之后,上层政治精英主导政治转型是世界的趋势。人均产值是衡量政治转型的标准之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薄智跃教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与路线图。分为四部分:第一,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设计,第二,中国民主化的路径选择。各种各样的路径选择。第三,改革的路线图和具体的时间表。第四,避免的误区和陷阱。

  专家组评议与决议

  孙关宏:理论建构应是以社会主义民主为主的复合式的民主理论。不能认为民主仅是西方的东西,中国也有民主资源。孙教授详细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毛泽东的民主理论、邓小平的民主理论等中国式民主的要点。民主搞好更有利于党的长治久安。几种重要的关系:1、民主与稳定的关系。2、民主与腐败的关系。3、民主与社会群体性事件、社会危机和两极分化等关系。4、民主与民生和民权的关系。5、对西方民主的误解。6、对中国民主的误解。我国的民主不平衡,中国民主实践在不断地提高。

  潘世伟:总体感觉课题理论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三个问题:第一,加强整合,写作内部人员加强沟通。二,课题汇报组五个成员中三个是“半老外”,要多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最后,加强研究中的盲区,党政运作中具体的实际的运作。经济发展很快,中国的政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以国内的现状为基点,吸纳国外好的东西,不能直接吸收,因为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政党和民主发展提供友好的启发性的智慧和建议。

  桑玉成:首先,特别强调该课题意义非常重大。盼望能为中国的民主做出实质性的推进。第二,研究的问题意识要清楚。研究聚焦要在实质性的和现实的民主。第三,我国民主发展的差距。差距在什么地方,差距有多大。我国的政府治理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在于治理老百姓,而且吏治(对官吏官员的管理)成本也很高。第四,基本性的东西可以少花时间。桑教授个人估计人民群众对于民主的看法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郑成良:首先,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有序进行而不能失序,这是课题的出发点。第二,通过改进司法制度,真正实现司法公平。宪政民主,需要有宪法起作用,违反宪法要有人管,因此,郑教授建议设立违宪审查局(或宪法法院),处理违反宪法的案件。第三,党内民主先行。

  房宁:第一,强调研究的定位问题。学术成果主要是建议性的,成果很难直接影响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国的民主是复杂的。第二,不要太保守,可以稍微放开手脚。第三,最先需要了解现实的情况。对事情的前提要有透彻认识。对实际情况了解越清楚成果就会越优秀。问题意识有时候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期待出振奋人心的成果。

  在上述评议结束后,专家组闭门开题进行集体审议,对课题设计予以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若干建设性的意见。经专家组认真讨论与评审,一致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路径研究”的开题报告顺利通过。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