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张家骅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批准号:11&ZD131)开题论证会在哈尔滨举行。参加本次开题论证会的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委员会冯志伟教授,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刘青副主任,商务印书馆特聘研究员、鲁东大学张志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黄行教授等。项目合作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专家代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的30余名课题组成员参会。会议由课题子项目负责人黑龙江大学薛恩奎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丁立群教授、社会科学处李洪波处长、孙艳华副处长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
项目首席专家张家骅教授就课题的设计、前期学术准备、价值和意义、投标答辩等情况向与会专家作了全面的介绍。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是苏俄历史上第一部以普通语言学问题为描写对象的大型百科词典,是现时俄罗斯语言学研究步入国际语言学前沿行列的重要标志。“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与我国国内现有同类成果形成互补,对拓宽语言学本体研究的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汉语语言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项目的研究将有助于学术团队的建设和学科发展,推动科学研究理念的更新。张家骅教授还就项目的具体分工、工作日程、工作体例、子项目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各自的任务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内容广泛复杂,难度非常大。项目组所有成员一定要团结协作,发挥老中青三代俄语人的智慧,不辜负全国社科规划办和各界专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把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汉译本打造成精品之作,传世之作,为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事业贡献一份来自我国俄语学界的力量。
专家评议组组长冯志伟教授在发言中表示,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拥有雄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语言研究实践经验,在理论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包括语言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学科群体优势。近年来,在各分支学科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有良好的条件和优秀的人才来从事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于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加深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苏俄语言学的认识。苏俄有优秀的语言学传统,当代俄罗斯在普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法、语义、音位学等方面都对世界语言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莫斯科语义学派在俄语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语义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2)有助于提高我国语言学百科辞典编纂的科学性。本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编写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语言学百科全书,但是,该书基本上没有反映当代国外语言学特别是苏俄语言学的状况。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正可以弥补这个缺憾;3)有助于推动我国语言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011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语言学名词》,收录语言学术语2939条,条目数量比《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多,但只是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所收录术语的一半。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学科到发展只有50多年的新兴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极为广泛。语言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一个国家语言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语言学术语译名极其混乱;俄罗斯语言学术语译名体系与英美语言学术语译名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涉及的许多语言、语言学家、术语概念在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译名可供参考,将会遇到很多对原文理解困惑的问题。
评议专家鲁东大学张志毅教授首先肯定了“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的学术价值和对促进我国语言学研究进程的现实意义。同时,他对“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涉及的内容具有世界前沿性,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要尽可能搜集国内外现有同类成果,选择权威性成果作为术语译名的参考书目;考虑到将来出版成果是面向不同层次的专家学者和语言学习人员,汉语译文应使用普通话靠近口语的语言,用简明、流畅、轻松的语言来表述当代前沿的学术问题;使用统一、权威、规范的汉语虚词系统;抓住开始阶段译文的统一,通过几次试译词条的训练,达到译文风格、体例的统一和规范。
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刘青副主任指出,术语译名的统一、规范非常重要,对促进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刚刚发布的《语言学名词》可作为“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的参考书目。《语言学名词》五年修订一次,“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的研究成果对丰富《语言学名词》有重大作用,下一次修订《语言学名词》时,可参考借鉴“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的成果;“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在忠实原著的条件下,应根据汉语的规范语法、字词使用、术语习惯、译文表述语言的风格可适当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黄行教授认为,“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引介俄罗斯语言学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语言学研究进程将起到重要作用;“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涉及世界2500多种语言,相关数据、语言学家、地域名称等需要查证大量文献,以证实原作的真伪,对原文一些错误的观点,包括与我国文化相抵触的地方应做一些适当处理或注释;要综合国内现有各种参考工具书之长,将中国语言学研究成果与俄罗斯语言学研究成果整合起来,会显著提升“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未来成果在国内、国际的学术影响力。黄行教授还表示,如果课题组需要,在语言类型学研究、非通用语种研究方面可提供相应资料支持和学术支持。
子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成员也在会上纷纷发言,就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为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献计献策,他们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充满信心。合作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代表也都发言表示将全力合作,为国家“十二五”文化建设贡献来自俄语界的一份力量。
最后,会议主持人薛恩奎教授代表课题组感谢评议专家对项目顺利开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来自全国13所高校的俄语专家学者所给予的支持。课题组将认真落实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在全国社科规划办的直接指导下,在黑龙江大学校领导、黑龙江大学社会科学处的直接领导下,项目组会按时向全国社科规划办、黑龙江省社科规划办汇报进展情况,提交中期研究成果,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