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二十六: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

  2012年02月09日09:02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12月4日,由深圳大学黄卫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深圳大学图书馆举行。参加本次开题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包括中组部党建所世界政党室巡视员韩久根,中组部党建所世界政党室处长龚家成,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研究员、副主任杨雪冬研究员,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周光辉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院院长高建教授,云南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周平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肖立辉教授,中联办深圳办事处副主任郭正林教授等。课题组全体成员吕元礼、汪永成、张定淮、唐娟、陈家喜等也列席了会议。

  深圳大学社科部主任汪永成教授主持会议。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吴忠、中组部党建所世界政党室巡视员韩久根、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办主任冯达才、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谢春燕先后致辞。首席专家黄卫平教授就课题的研究背景、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基本内容,子课题的结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等方面做了介绍。

  开题论证会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和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框架、预期目标、基本思路和前期研究成果,一致认为该课题意义重大,论证框架合理,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基础扎实。同时,专家们也对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具体包括:

  首先,进一步厘清核心概念,明晰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与会专家认为,有必要首先厘清何谓执政、执政党、长期执政、长期执政政党等概念。对上述概念的界定应当集中在执政和执政党上,不必过于拘泥于执政的时间跨度和政党规模。关于制度建设的内涵,与会专家有所分歧。有专家提出,制度建设应当有特定的内涵和边界,应集中在政党自身的制度方面,否则极易使研究泛化和关注点分散。也有专家提出,应当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制度,既包括政党自身制度建设,也包括政党与国家、与社会、与民众的相关制度建设。

  其次,综合使用理论构建、国别比较与综合归纳等方法,构建科学的研究路径。与会专家认为,课题的立意决定了研究对象的取舍。本课题主要在于通过对世界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比较,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供借鉴与启示,因此选择那些对中国共产党具有相似性和借鉴性的政党,如欧洲国家的工党和社民党,东亚国家政党如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如越南共产党,前苏东共产党等,应当作为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专家组建议,在对个案研究基础上,课题应当从宏观上梳理出执政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与一般规律,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借鉴之处。

  坚持政治性、学术性与政策性的统一,明确课题研究的导向。专家组建议,课题研究应当将中央的要求、现实的需求和学术的追求三者有机结合。该课题需要具有明确的对策导向,能够站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角度,充分总结和梳理世界执政党制度建设的一般原理。同时,课题组还需要明确的学术导向,加强政党政治的理论研究,包括国外政党理论、执政党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方面,反过来有助于提升对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综合与会专家意见,并在充分的沟通和互动基础上,课题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整。首先,研究对象和范围有所收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课题组将集中关注发达国家的执政党、亚洲国家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经验,在每一种类型的政党中再选择1-2个典型政党进行个案研究。其次,在研究思路上,采取国别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以综合研究为主的方法。坚持以执政党制度建设为主要维度,分析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最后,根据课题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调整,子课题构成及最终成果也做出相应调整。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