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十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

  2012年02月06日10:46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报告会现场

  2011年12月10日,由天津财经大学王爱俭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西南财经大学刘锡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国刚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李超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焦瑾璞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林铁钢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南开大学戴金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戴国强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张嘉兴校长和于立副校长等专家出席了开题报告会。张嘉兴校长对出席开题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对以王爱俭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实现了天财在国家重大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表示祝贺。

  开题会由专家组主席刘锡良教授主持。王爱俭教授首先对课题进行了题目释义,指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评审专家给我们提出了两条改进意见:“第一,作为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应坚持问题导向,课题应深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不协调的状态、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的路径及制度安排;第二,应分清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两种政策协调的可能目标,力争提出导向性的政策方案”。根据修改意见,课题组在原有课题设计基础上了增加相关内容,进一步扩展为9个子课题。王爱俭教授进一步对课题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预期研究成果与保障措施等内容向专家们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情况作了详尽阐述: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提出,是积极主动应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所受严峻挑战的需要。其内涵是以实现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为主、促进外部平衡可持续的汇率政策为辅,加快数量型为主调控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变,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抵消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以此作为现实依托和政策建议的落足点,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问题的探讨,在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旨在考察中国货币影响力不同发展阶段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王爱俭教授的开题汇报,对课题的总体设计和研究进程的安排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选题意义重大,研究内容科学,研究计划可行。专家们还从界定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内涵与外延、标准与状态、机制与特征、结果与评价,突出研究重点;考虑中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特性,结合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背景;协调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层面下的汇率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焦瑾璞书记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研究技术路线,建议以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为主线,确立好协调目标,进而分别研讨开放经济增长、汇率博弈以及政策协调空间问题,指出是否有必要加入情景分析,展望未来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认为本项目研究设计精心,论证充分,还要在几个重大问题上坚持高度一致原则,建议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背景和现实条件,并按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基本特征来进行划分,以 区分不同阶段对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冲击和应对的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指出如何把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这一老问题做出新意有难度,在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角度、背景,但是该背景还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从而研究就很有难度;对于现在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评价非常关键,即抓准问题在哪,才能把握好主线。

  上海财经大学戴国强教授强调进行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抓手到底是什么?两种政策协调的内涵与外延应如何界定?在此过程中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对开放经济均衡程度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国家外汇管理局李超副局长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有利就有弊,其对货币政策反过来确实会产生影响和作用,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假设前提,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同时还应兼顾金融市场发育广度和深度的影响。

  南开大学戴金平教授肯定了课题论证丰满与问题交叉,指出在研究中若都是在动态中进行非常困难,变量不应都是动变量而要有定变量,建议把人民币国际化分阶段,在不同阶段以此作为定变量再进行动态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林铁钢行长建议是否可进一步在当下国际货币体系受到挑战条件下找出几个点来专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从而约束信用货币超发。

  专家组主席刘锡良教授建议重大课题要突出重点,要把假设前提确定清楚,要考虑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的特殊性,政策协调的对内评价与对外评价不同,要区别对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国刚所长指出本研究存在两大视角,一是立足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背景,二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应如何协调,建议把两种政策协调的层次定位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层面,在进行协调评价时进一步明确协调的标准,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货币政策本身,无论是那种研究模式,务必要思路清晰,从而背景也就清晰,同时建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与实际部门保持紧密联系,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在会上,天津财经大学张嘉兴校长表示将倾全校之力,大力支持该课题的实施开展。于立副校长提出研究要突出重点,突出时效,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紧密联合、锐意创新的研究团队,进行重点突破与强化特色研究的建议。

  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听取了领导和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下发的立项通知书和评审组对项目的改进意见以及开题会各专家提出的意见,课题组对原课题设计进行调整,主要包括:

  第一,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为背景,从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行为调研入手,按照提出问题(政策协调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协调?有哪些经验借鉴?)→分析问题(给出政策协调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并进行市场化分析)→解决问题(从短期、中长期和内外互动多角度基于关键节点给出对策建议)的思路展开。

  第二,在投标申请书中原7个子课题基础上,增加2个子课题“宏观审慎框架完善与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和“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研讨应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的解决路径及制度安排。

  第三,在原有研究内容和课题框架下,进一步突出了以下关键点分析:(1)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的状态、成因及效应影响分析;(2)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目标体系与评价;(3)中国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在原子课题一中纳入两种政策不相协调的状态与成因梳理以及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经验借鉴;在原子课题四中纳入政策协调的目标体系与评价,分清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关系,明确协调目标与路径。

  最后,王爱俭教授代表项目团队由衷感谢与会专家极具价值的诸多建议,并表示在今后的项目研究中将全力以赴,不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