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十七: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2012年02月06日10:45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12月10日,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继勇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宇燕研究员,新华通讯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联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卫平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清教授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报告会。会议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壮海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陈继勇教授首先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框架与预期目标、子课题结构及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行性、课题重点、难点及创新、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最终成果的形式及使用去向八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提出本课题是以后金融危机时代为背景,全面总结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根源,评估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重点领域。然后,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20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以及IMF等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路径及影响,构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体系,提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并对中国相关政策调整和协调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该研究将能深化对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认识,为政府高层制定和实施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总体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随后,特邀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讨论。特邀专家充分肯定了这一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意义和课题组的论证报告,吸收采纳了专家评审组对中标者研究工作的建议中给出的建议和指导,并且提出了许多新想法。张宇燕研究员认为失衡问题历史上就有,只是此次失衡与中国崛起有关,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失衡和再平衡问题研究的发展很快,他建议本课题要在IMF提出的失衡参考性指南基础上,充分考虑美国等提出的竞争中性、TTP等新观点、新事物,课题研究成果要注重时效性,在空间上可拓展至世界经济格局长期演化态势的全方位研究,将焦点聚集在新国际规则的建立上。孙时联研究员建议本课题可以着重解决世界经济格局的现状和未来走势、中国经济现阶段主要内部矛盾、G20的新发展等三方面的问题,使得课题研究的重点更为突出。张中华教授建议可借鉴博弈论的方法对G20各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进行博弈分析。卫平教授指出对重大问题要重点突破,本课题首先要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张建清教授提出高校研究应该发挥其优势和特色,要在应用对策研究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最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研究所所长宋玉华教授代表课题组作了发言,他们对各位专家的发言和讨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课题组会突出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实现重大问题重点突破。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