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一批)开题报告之十四:土地产权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2012年02月06日10:43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12月3日,黄少安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土地产权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开题报告会在山东大学举行。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刘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教授应邀参加会议;首席专家黄少安教授、子课题负责人魏建教授、李锐教授和课题组主要成员等参加会议。

  黄少安教授首先汇报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预期目标、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等。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共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有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地租理论、产权理论与土地产权、公共利益界定、中国土地产权性质等;二是土地征收补偿一般标准的研究;三是征地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影响以及如何认识问题;四是解决问题、优化征地活动的思路和政策建议。预期目标主要是以土地产权理论为基础,提出土地征收补偿的一般标准或测算的一般方法,提出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谈判或利益平衡机制,对被征地的居民的福利状况做一个统计意义的调查和判断,最终目标是针对土地征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制度改革和法律完善的政策建议。

  接着,刘灿教授、罗必良教授和朱信凯教授针对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评价,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他们认为:(1)课题应该突出土地产权为基础,建议把课题题目修改为“土地产权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原题目为:“土地产权、土地流转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去掉“土地流转”);(2)该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土地产权理论为基础研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角度非常恰当,同时提出土地征收补偿的一般理论框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3)土地征收问题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各地形成了大量的经验,课题组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案例研究;(4)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土地征收机制可能会成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可以与其他土地征收机制进行比较;(5)针对各地区可能存在的“隐形土地”征收也可以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为建立有效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6)课题组以黄少安教授为首席专家,以盛洪教授、李锐教授和魏建教授为子课题负责人,以一批年轻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为主要成员的研究团队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深厚,具有踏实求真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够高质量的完成课题设计的内容。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