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众幸福指数导向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深圳举行。出席开题报告会的有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高小平研究员、北京大学谢庆奎教授、周志忍教授,国家行政学院薄贵利教授,兰州大学包国宪教授,武汉大学李和中教授,中山大学肖滨教授,厦门大学卓越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国贤教授,浙江大学范柏乃教授,深圳大学黄卫平教授,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代社长张定安研究员,广东省社科联李旭明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叶金宝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绩效考评办农生文主任,深圳市绩效办刘原枫副主任,百色市纪委张俊雄书记,广东省统计局邱俊总统计师,广东省委办公厅李振连处长,湘潭大学盛明科副教授,以及项目责任方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马卫华处长和课题组成员共40余人。
著名行政学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应邀担任会议主席,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由课题首席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方辉教授汇报了研究思路。他认为,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行为,亦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轨迹与型态。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动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为客观必然。从GDP导向→满意度导向→幸福指数导向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演变,不仅仅是发展历程及指标体系的改变,而是执政理念的飞跃。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贯穿公众幸福指数(幸福感与满意度)导向,以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为重点,兼顾体制内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又是技术体系和制度机制,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与广泛适应性、经过实证检验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操作方案,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参考依据。
课题的重点研究方向是:作为主观评价、追求目标与考评导向的幸福指数的内涵与关系;幸福指数与国民幸福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幸福指数测量方法、指标体系及其优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结构、内在逻辑与一般维度;政府绩效评价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制度机制与信息化体系设计;政府绩效评价满意度导向与幸福指数导向关系;科学发展观考评与政府绩效评价关系;政府绩效评价技术体系的实证检验与优化;本项研究的智能化与实证研究范式等。子项目负责人兰州大学尚虎平副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李文彬副教授分别就课题的实施及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汇报。
与会专家对课题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薄贵利教授首先肯定了该项目所承载的使命与意义,以及作为创新实证研究的难度所在。他特别强调了评价体系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并建议研究充分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化繁为简,积极导入公众参与,以绩效评价的力量推动温总理所指出的“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大局的实现。邱俊总统计师结合实务工作经历,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广东在幸福指数测评设计方面的做法,并就数据可采性、数据采集的科学性以及如何保障学术机构与政府部门统计口径的差异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旭明副主席介绍了广东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以及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进展,希望课题组能够以广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果提升至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全国性经验。
包国宪教授结合自身从事政府绩效研究的经验,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意见,包括指标规模的整体压缩、兼顾主客观指标及其权重分配等技术性建议。周志忍教授指出,当前政府绩效评价实践过繁过乱的问题,强调要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实施系统有效的梳理,既要保证评价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又要确保持续的渐进地改进,同时还需要以国际比较的视野,将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与推介中国本土经验相结合,将政府绩效评价的落脚点置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之上。卓越教授从技术层面指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应有的公众导向性和幸福的价值取向,并强调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应予强化其主观测评维度,他进一步建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以有效降低主观测评的模糊性、消除测量误差。李和中教授认为:幸福指数因其概念内涵的丰富性,而难以避免测度的主观误差;因此,阶层性、个体性的差异应予以摒除,可以考虑是否需将核心概念进一步明确为“整体幸福指数”。马国贤教授认为,该项课题研究很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坚持第三方的评价立场更显可贵,但在具体研究中应注意区分与提升居民幸福感相关的政策与项目内涵,避免重复评价或者结果“打架”的情况。范柏乃教授从测评技术的角度发表了看法,认为指数更多的是用来衡量变动,而幸福本身作为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似更应通过影响因子的测度来关联其与政府绩效的关系,测评的最终目的不仅为满足技术理性,更应强调其对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导向性作用。黄卫平教授提出,政府绩效水平与公众幸福感之间是否绝度的正相关的关系,并列举了新加坡和老挝的个案。
除了上述发言与点评,张定安社长、叶金宝主编、农生文主任、张俊雄书记、李振连处长等也分别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绩效评价之中、如何将幸福指数和绩效测评与社会转型相结合、幸福指数内涵的争议以及绩效评价与政府执行力建设、幸福指数测评的层次性、梯度性、区域性、人文性问题等,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高小平会长应邀进行了小结,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次资助政府绩效评价领域的研究符合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时代主题,课题思路清晰,基础扎实,相信会取得预期成果。
课题责任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整体、部门、项目、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其中,自2007年开始每年出版的“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被中央主流媒体称之为“破冰之举”,被学界誉为“广东试验”,成果获教育部及广东省人民政府科研奖励,并成为地方政府绩效改善的“第三方标准”。2011年,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关于财政部门要研究财政资金绩效引入第三方评价,在强化预算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上闯出一条新路的指示精神,经省政府批准,中心通过政府采购所完成的“2010年广东省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绩效评价”项目涉及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 21828所学校,64.7亿专项资金,亦为全国率先引入第三方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