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0年度重大项目(第二批)开题报告之六十九: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汉民族部分)

  2011年09月06日13:53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7月18日,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崔乐泉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汉民族部分)》(批准号:10zd&129),在四川大学举行了开题报告研讨会。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四川大学社科处、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组织。报告研讨会特邀该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胡小明教授(华南师大)、颜绍泸教授(成都体育学院)、聂啸虎教授(成都体育学院),易剑东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参加指导,并邀请相关专业学者和主要课题成员20余人参与讨论。
  会议由四川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吕志刚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徐兰教授、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理论处处长李辉出席了会议。首席专家崔乐泉研究员首先向专家们介绍了重大项目的基本状况和各子课题承担单位对于本重大项目的支持情况,接着作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中,崔乐泉研究员主要就项目设计思路及方向、项目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向专家作了较详尽的陈述。同时,根据答辩专家意见,经过协商和论证,课题组又重点陈述了新调整的研究思路和拟订的研究、撰写方案。各子课题负责人苏州大学罗时铭教授、南昌航空大学王俊奇教授、河南大学乔凤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史兵教授、鲁东大学傅砚农教授、天津体育学院杨祥全副教授、西安体育学院陈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曹守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与王斌副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李金梅教授与陈雁扬副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李重申教授、内江师范学院颜下里副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向勇副教授等,对开题报告内容从各自的子课题角度分别作了补充陈述。
  与会的专家对《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汉民族部分)》的项目设计和前期研究作了充分肯定,对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启迪,也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强,随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和宣传古代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体育界和其他文化界广大学者的共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对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研究方面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于长期流行于中国古代具有大众特点的体育项目的发掘与整理,将会为当代民众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运动形式。同时可以向世人全面展示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中国古代体育历史文化,有利于批判地整理和继承悠久的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动体育运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正如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明教授所说:“本项目的立项和研究,不仅为中国古代体育的后续研究奠定较为丰富的资料基础,同时对丰富当代全民健身的具体形式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最终成果所形成的一类资料志书,具有着应用研究的特点,因而本项目的研究将对当代体育尤其是大众体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与重点,是与会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普遍关心的话题。大多数专家认为,本项目的立项与研究采用的是志书的记事本末体形式,因而,在对不同古代体育项目的发展演变及其各个侧面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同时,应注重把握每个古代体育项目发端、发展、运动特点和传播的过程。在项目的历史沿革方面,力求从总体角度横向勾勒轮廓面貌,纵向展示发展轨迹,以形成每个项目发展的总体概念。同时在把握古代体育项目发展的大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方面,着重分析传统文化对古代体育项目发展所给予影响的背景材料,藉此分析每个运动项目发展演变、兴衰起伏的客观条件。通过本项目的最终成果,以达到对流行于中国古代每个体育项目的完整认识。至于本项目的研究重点,与会专家强调,在既往对中国古代体育探讨中,多是局限在对部分古文献的记载和神话传说描述的研究中,虽然近年来有些学者在做了一些文献资料考证的同时,逐渐引用了部分考古学发掘的古代体育文物资料,但多数的研究还是仅仅停留在对个别体育文物的简单引入分析上,缺乏对整个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整体探讨和整理。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各分学科的扩散及向各领域的逐渐渗透,越来越多的体育史学工作者业已不满足于研究古代体育史仅仅利用文献资料或间以简单引入个别体育文物为中心进行分析的传统模式,而是在注重文献资料的同时,日益重视和扩展考古文物资料及考古学方法在古代体育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整体上研究和整理流行于中国古代数千年的体育项目,应注重多学科的交叉。
  专家们还就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进行了建设性的学术研讨。在研究方法上,应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盛行和流传过的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方法方面,除了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学资料,还要结合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资料进行分析,即文献资料、考古文物资料、民族学资料和民俗学资料,是本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料。而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和民俗学则是本项目的最具体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本项目的编列方法方面,将以志书的形式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其特点是采用记事本末体的形式,对中国古代体育项目按不同的运动特点横向分为十五大类,按类分析。同时纵向记述古代体育每个具体项目形式的发展历程。通过研究,把每一个项目的起源、发展与时代特点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具体研究方法与项目成果的编列方法,将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汉民族部分)》研究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方法。
  专家们认为,通过体育史学界、考古界、民族学界和民俗学界专家的共同攻关,本项目的整体研究,将达成以下三个目的:一是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奠定坚实的资料和理论基础;二是对许多古代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活动的渊源关系作出较为可观的研究;三是通过对许多体育项目的历史和规则的研究,为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民众健身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这可以说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通过本次重大项目的开题,与会专家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以《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汉民族部分)》为题进行研究,将进一步推进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与整理。这对探讨中国古代体育存在的真正价值,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充分应用到全民健身中去,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与开题报告会的还有来自全国部分院校相关专业老师、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与会者普遍认为,本次开题报告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对中国体育史学的研究无疑将起到较大的影响。由于本次开题报告会汇集了全国体育史学界顶级专家,因而与会者也深感学术收获甚丰。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