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0年度重大项目(第二批)开题报告之四十二:中国档案事业史

  2011年07月28日14:18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1年2月26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档案事业史”(批准号:10ZD&132)开题论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顺利召开。“中国档案事业史”是迄今为止档案学科获得国家立项的最大纵向课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雪恒教授担任该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赵国俊教授,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秦国经先生,青海省档案局原局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牛创平先生等领导和著名档案史专家出席了此次论证会。论证会由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主持。
  赵国俊院长致会议欢迎辞。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欢迎专家到来,并明确表示,中国档案事业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中国档案界的大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将尽所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支持中国档案事业史课题研究。
  冯惠玲副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档案事业史”是档案学科中国家审批立项的最大项目。这个项目对于当前国家文化建设、档案学科和档案学者都是有利的。当前国家重视文化实力建设。档案记载了历史。档案是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档案对于国家、民族、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是构成文化软实力、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档案学科而言,档案学科永远与历史、文化分不开,我们在强调档案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能把老学问忘记了。我们现在每一个档案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渊源。此项的研究有助于打牢学术基础、全面发展档案学科。原先档案事业史学者的研究缺少规划、受冷落,现在学者以此为纽带,志同道合,相互交流切磋,共同为档案事业史的发展做贡献。这个项目对学者也是有利的。最后,她鼓励课题组成员凭借强烈的学术责任感和艰苦创新精神,在档案事业史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现实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梁继红副教授受首席专家周雪恒教授委托作项目开题报告。她的报告分为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的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课题的基本内容、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和特色、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与课题实施规划等七个部分。报告言,中国档案事业史课题将分解为三个专题加以研究,即中国档案史研究、中国档案管理史研究、中国档案学史研究,并建构中国档案事业史知识库。中国档案事业课题研究将在力求穷尽所有研究资料和对研究资料准确辨析的基础上,梳理中国档案事业历史发展线索,透视档案与中华文明共生互动关系,从档案的视角解析中华文明的特质,为当代中国传递中华文明,以及为当代档案事业、档案学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这一课题已经超出狭隘的专门史范畴,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文化战略研究。
  秦国经先生在听取课题报告以后,作了会议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开题报告,并说,中国档案事业史课题将推动中国事业史研究的新发展,对探索中华文明轨迹亦有重要意义。课题总体框架设计合理、有创新、思路清晰。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进行调整。课题团队老中青结合,首席专家周老师学术水平高,课题组都是专家骨干。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很好地完成此项目。他还进一步就项目实施提出积极建设性意见。他说,编纂档案史应把握好发掘弘扬中华文明这条主线。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编档案史要在反映历史上下功夫。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编纂档案史应补充蒙古族、回族、藏族的档案。中国一向与外国和平共处,中国与朝鲜、日本交往,郑和下西洋等国际交流情况应有档案录入或是相应的文字反映。就具体编写问题,他说,项目时间跨度大、资料多,收集档案史料是难点。课题组人员要有敢于奉献的精神,读原档、原著。先收集史料,编纂中国档案事业史史料长编。史料要细化,要真、全、准,要有新发现。在史料长编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体例撰稿,以编年体为主,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各分册形成后,统稿要从历史观点、撰写内容、逻辑结构、文字风格等方面来统筹一致。最终使成果成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学术精品。
  牛创平先生发言认为,中国档案事业史课题能够成功立项,这是档案学界的重大进展,对档案学界有重要影响。课题从弘扬中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档案事业史是有高度的。这丰富了档案的价值内容。有代表性的档案的文字样式要选取典型,要有影印件、照片等。另外,户籍档案、契约档案、皇帝罪己诏的汇集也很重要。档案与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有密切联系,档案是他们进行研究的依据。要汇集历代文书档案制度,档案管理史离不开这些史料。台湾地区档案、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档案不可忽略。地方档案机构、制度,古今中外档案装具等都是值得研究。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和中国档案学史三史的交叉问题要处理好,有一定的重复但要处理好角度。提纲应列得较详尽。要有阶段报告。我相信项目结果会达到预期目标,成为顶级成果。
  首席专家周雪恒教授作会议发言。她说,在当前的大形势下,我们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定位应当是大文化学科。学科的功能是为传承、弘扬、繁荣中华文明、人类文明做出我们的学术贡献。当然这种认识是一个过程。我之前是以一般史学价值角度来认识,档案和文明是共生的,但是档案事业史究竟和文明是什么关系没有深究。此项目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应当在什么视野中来认识我们的学科,即在弘扬中华文明的视点上,在世界文明共存共荣这样的大视野中重新定位。在当前的形势下,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弘扬中华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新着力点。在此背景下,我们档案界责无旁贷,它和档案事业史密切相关。文明与档案的关系有这样三点:1.档案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源头(档案与文字是共生食物,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文明离不开文字的使用和国家的产生,最早的文字是治理国家的需要,文字最初形式即文书)。2.档案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3.档案所承载的内容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精髓。中华文明通过历代档案事业的运作得以传承,确保了文明的连续性、连贯性。我们是文化大一统国家,从文明的这种特质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在文化传承中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能够担当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学术任务。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此项目是一个里程碑,是本世纪学科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相信大家是满怀希望和信心,不会错过大好时机。从国家大文化背景出发,首先要在档案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们管理档案、研究档案,何不把档案从传统的神秘观念中解放出来?总的来说,档案是政治是机密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是与西方的一个很大区别。要让我们的成果留向社会、流向民间,就好比孔子修《春秋》,开创了学下私人的局面,孔子对古代文明的传播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要有决心和信心,我们要为传承中华文明负责、为弘扬中华文明尽责、为繁荣中华文明担责,我们要有神圣的、担当的、进取的研究精神。最后,她宣布项目分工实施方案,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较为详实的要求。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张斌教授、安清福副教授、丁华东教授、倪道善教授、邹爱莲研究员、张会超副教授、覃兆刿教授、才让加博士、李晓菊副教授、徐拥军博士、薛四新研究员等先后就项目研究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开题论证会的顺利召开,课题组集思广益,调整思路,达成共识,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开展。

(责编:高巍、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