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法律调整研究”课题进展情况汇报

赵旭东  2011年05月15日11:00  来源:www.npopss-cn.gov.cn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法律调整研究》是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05&ZD025。本课题自2005年10月立项以来,在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课题组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同心同德、全力以赴,目前的各项研究工作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推进。现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本课题共有7个子课题,按照总体规划,课题的整体进度大致分为第一年的资料准备和调研阶段、第二年的研究论证阶段和第三年的提高总结阶段,各子课题在这个进度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落实。近两年来,课题组从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入手,集中力量研究了课题的论证框架和提纲细目,有效地动员课题组成员扎实地开展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工作,在充分掌握最新、最活、最有用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论证,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目前形成的阶段性学术成果主要有:1、《城市更新中限制私权的法律问题研究》等专著成果;2、《人民信访制度的现代重构》、《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的正当性证成——以城市化为背景》,《劳动派遣之立法因应——劳动派遣之社会价值与负效应》、《教育不公平与社会利益冲突》等20余篇学术论文在《人权》、《法学评论》、《中国司法》等学术杂志上发表;3、《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实证研究统计报告》、《关于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冲突状况的调研报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研究报告》等8篇调研报告;4、课题组的专家在参与立法和修法的过程中,结合课题的研究,为《物权法》、《破产法》、《劳动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的立法和修法提供了多项立法建议。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准备比较充分、思路也比较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集中理论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经验心得
  两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充分认识到本项目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在面临着课题大、学科广、时间紧、人员多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团队从课题的管理协调,到具体的调研论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积累了一些经验。
  1、充分重视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研究的整体性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主要特点就是该项目下的课题要求集中相关领域国内最好的专家团队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集体研究、联合攻关,这使得研究团队本身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组织体。《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法律调整研究》课题组的组成人员来自各个高校、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部门,专家队伍庞大;课题的内容涉及到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学科分布较广,这些现实给课题的管理提出了挑战。课题组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为防止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在立项之初,便首先确定要建立一套制度对课题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为此,课题组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关管理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课题《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两项制度性文件在2006年6月29日的“启动暨开题报告会”上经校内外专家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讨论通过,文件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研究进度和计划安排,规范了项目过程管理和经费使用等。事实证明,文件的内容得到了全体课题组成员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为项目能够顺利的整体性推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充分重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提高利用的有效性
  对课题组的研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重大项目的大课题尤为重要,此处所称的研究资源的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资料资源的整合。关于人力资源的整合,本课题建立了课题成员的交流机制,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如整体框架和课题提纲等,课题组各方面的专家都要集体讨论。同时,课题组定期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相互交流和指导,避免分兵作战而形成子课题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其次,本课题还注重整合课题组内外的研究资源,课题组聘请了王家福、夏诚华等11专家组成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课题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指导。关于资料资源的整合,为有效利用资源,课题组实行资料“建库制度”,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定期汇总,统一分类,通过互借、拷贝等形式实行资源共享,使得各学科、各子课题的资料能够互通、互用,相互借鉴。通过对研究资源的整合,课题组交流机会增多、凝聚力增强,利用资源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3、充分重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成员的积极性
  科研队伍是课题研究质量的生命线,组建和谐的优秀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每一个成员的创造性,是集体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课题在队伍组建中注重团队的和谐性,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是一方面的权威专家,在子课题的内部指定一位中青年的优秀学者担任子课题执行负责人,形成专家指导委员会——首席专家(协调)——子课题负责人——子课题执行负责人——子课题成员的组织结构,老、中、青搭配,既有德高望重的前辈指导,又使有实力派的中青年学者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另外,为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实行研究经费与理论成果挂钩制度,多付出努力、多出成果,就相应地得到多一点的经费支持。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研究成果,实行经费支付透明化,在多劳多得的原则下,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4、充分重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提高调研的科学性
  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就是服务实践,应该掌握现实中的第一手资料、了解现实情况、突破纯粹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方法、努力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本课题力图从社会现实中发现真问题、急问题、难问题,把主要研究点锁定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冲突、教育公平、信访制度、调解制度等现实问题上,展开一系列实地调研。两年里,本课题共进行了近30多项调研工作,涉及10个省份以上的集中大型调研5次、赴个别省市进行专项调研30余次。其中,2006年2-3月,课题组对北京、贵州、海南、河北等10个省市的有关法官、律师和案件当事人,就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等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形成的调研报告《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实证研究统计报告》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006年7月初,课题组赴太原市、银川市、包头市等十几个地方开展的“公民环境维权西部行”调研活动,收集了来自普通市民和地方环保工作人员有关环境执法等方面大量一手资料,活动在地方引起了轰动;2007年2-3月,课题组成员赴陕西、广州、湖南、重庆、江苏、辽宁等12个省的16个县市进行了征地、拆迁情况的调研,对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商、被拆迁和征地民众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访谈100余人次,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800余份。需要指出的是,大量的调研工作是利用学生假期返乡的机会进行的,学生热情很高,而且非常负责。为保证调研工作的科学性,课题组专门聘请了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实际调研搜集到的大量一手资料给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三、今后的思路
  课题研究马上要进入第三个年头,也即进入到了规划的第三个阶段,在本阶段中,课题组将集中力量进行理论创新,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的制度设计,在丰富课题研究成果的同时,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以对策性法律调整为落脚点,出特色、出精品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利益冲突”为切入口,对主要的社会利益冲突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突出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类型化划分和论证,并最终把利益冲突的调整和解决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法中。本课题的特色就在于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健全民商法、行政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资源法、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律对策、立法建议和具体法律规则。所以,第三阶段的研究会集中体现在法律对策的研究上,利用课题组的学科优势,锻造出一些有特色的精品成果。
  2、以主报告的论证和写作为中心,精设计、精整合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调研报告和立法建议书等等,有一部分成果在前两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完成,第三阶段将集中产生一批理论性的成果。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将集中力量对各子课题的全部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整合,形成整个课题的主报告,作为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主报告将努力做到理论性和实务性相结合,对7个子课题的十几个问题进行分类编排,统一按照现实情况、理论分析、中外比较、法律对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使研究成果系统化、清晰化、通俗化,增强可读性和可用性。
  能够承担首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全体课题组研究人员难得的机遇,课题组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精神进行最后阶段的研究工作,力争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社科基金和各方对课题组的信任和重托。

(责编:高巍、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