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重大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研究》研究综述

  2011年05月15日10:32  来源:www.npopss-cn.gov.cn

  由郑州大学高丹盈教授主持的重大招标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研究》(05&ZD038),自中标以来,课题组各项研究进展顺利,取得较多的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进展情况
  立项后,课题组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召开研讨会,吸收专家评审组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完善项目研究理论体系,确定写作提纲。课题组还补充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一批有田野和社会工作经验的研究人员,以增强课题组的调查工作力量。实施研究后,课题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交流研究信息,共同解决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课题组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已经完成。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做读书笔记12万余字,撰写初稿23万字。
  课题组的调研工作也全面展开。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即狭义的“河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田野调查工作基本结束,获得相关材料23项(文字、表格、音像、图片等)。同时,正在铺开的地区有商丘、平顶山、三门峡、济源、信阳、周口等,预计2007年3月份完成河南省境内中原文化资源的调查工作,4月至9月完成周边省份的调查工作。
  为实现资料共享,课题组进行《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中原文化百年研究论文数据库》建设和《中原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的编辑工作。目前已搜集论文:近代部分27篇,1980年至1993年600余篇,1994年以来1000余篇;海外部分近20篇;只有索引的文章有2000余篇。
  二、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研究取得较多的阶段性成果,完成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4篇。分别是:专著《中原文化研究资料汇编》和《中原文化精神》,论文《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商周中原文明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中原文化遗产的十大特征及其表现》、《地理环境与中原文化的特征》、《地理环境、农耕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基本趋向》、《地理环境、饮食结构与中原文化特征的形成》、《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阐释》、《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以中原文化为中心》、《论中原文化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作用》、《论中原文化道、儒、法、释思想内核的形成》、《太子晋的成年礼》,《中原传统思想文化的现时代意义》、《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文化自觉与自主创新》等。
  《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原文化既有价值观念的稳定性,又有内部构成的多元性。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念,和谐共处的社会观念,反分重合的国家观念,以人为本的人学观念,知行并重的求知观念,有所作为的人生观念,重德守信的伦理观念,尚俭节用的经济观念,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等九个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中原文化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励民族创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社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一文指出,中原夏文化对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强烈的影响,又间接影响到豫西、鲁东、皖北。商文化的冲击使东夷、淮夷文化的格局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东夷文化部分地与商文化融合,鲁南、苏北地区成为商文化的波及地区,淮夷文化成为商文化的地方类型。周文化不但影响了淮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面貌,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淮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结构和成分。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夏商周古代文明的多种因素,从而为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高巍、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