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发展变化及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进展顺利

  2011年05月15日10:24  来源:www.npopss-cn.gov.cn

  由中国人民大学胡乃武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发展变化及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05&ZD050)自立项以来,严格执行研究计划,实现了预定的阶段性研究目标。
  一、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1、进一步细化研究提纲。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课题组根据评委建议和经费调整情况,先后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6月召开讨论会,对项目提纲进行细化,确定子课题负责人,组建相应学术队伍。到2006年4月,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均落实到个人。
  2、子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各子课题均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具体情况如下:(1)子课题“和谐社会经济利益论——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创新”,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和谐社会利益论,和谐社会经济利益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现状、特点和成因;(2)子课题“我国现实经济利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研究”,包括七方面研究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二元经济调整中城乡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产业利益冲突与协调、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代际利益关系;(3)子课题“未来重大社会经济利益问题及相应战略研究”,主要从定量角度比较我国各区域社会利益冲突变化的总体状况,编制社会和谐指数,并提出有关政策性建议。
  二、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项目阶段性成果主要有:《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杨天宇《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中部崛起与中部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探讨》(张可云,载《中部崛起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完善区域管理 促进协调发展》(张可云《人民日报》2006年2月25日)、《统筹区域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张可云,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认识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张可云《经济日报》2006年5月26日)、《中国区域经济热点问题形成原因和未来趋势》(张可云,载《区域经济论丛(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管理跨度、地方政府规模和农民负担》(周端明 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社会保障的新理念与中国农民扶持性社会保障体制》(周端明《经济学家》2006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6—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杨瑞龙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等。
  其中,论文《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全文转载,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论文《管理跨度、地方政府规模和农民负担》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关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的文章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重视,作者多次应邀参加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讨会,被国家发改委聘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委员会委员。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1、《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
  该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以下主要观点:我国政府管制失灵造成社会各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并由此引发社会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难以通过常规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加以解决,只能对现行政府资源配置职能进行改革:第一,消除政府在行使资源配置职能时的城市偏好,实现资源配置平等化;第二,改革现行有关制度,允许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2、《中部崛起与中部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探讨》
  该文认为,提出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不合时宜的,中部地区所面临的区域问题是复合性的,在政策上考虑中部的发展,比单纯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会使中部地区得到更多的实惠。确定未来中部地区的政策方向,应该以完善全国的区域管理制度为基础,在目前的制度条件下,中央政府应该考虑将西部大开发政策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政策延用至中部存在落后和萧条问题的地区。
  3、《管理跨度、地方政府规模和农民负担》
  该文主要观点是:第一,农民负担沉重源于政府官员管理跨度缩小所导致的政府规模不断扩大。第二,税费改革后减少农民负担的主要政策选择是:减少地方政府职能,加快实现村民自治;深化税费改革;改革预算制度,实施零基预算;稳定基层优秀干部,吸收优秀青年到基层等。
  4、《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的地方债务问题研究》
  该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模型,来研究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及其制度根源,并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进行理论解释。在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融资经验基础上,讨论了发行市政债券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合理性。提出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每一项债务的发行和相应项目实施实行严格的审计;稳定官员的任期,减少官员的调动;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减少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救济等政策措施。

(责编:高巍、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