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

“小康社会出版业指标体系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郝振省  2011年05月09日14:10  

  出版研究所郝振省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康社会出版业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号04&ZD029),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包括一个主报告和八个子报告,子报告分别是:书报刊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出版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网络出版业发展状况及预测、电子出版物发展现状及其预测、音像出版物发展现状及其预测、印刷业发展状况研究及其预测、出版业发行业发展状况研究及其预测、出版业版权贸易及进出口发展状况研究及其预测等。

  一、我国小康社会出版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目的和意义

  出版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本质上讲,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出版业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21世纪,知识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出版业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该课题通过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研究,深入探讨出版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版业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探讨出版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出版业与国民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口等的关系;科学设定出版业指标体系,并预测各项指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各重大阶段的指标值;在科学总结出版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审慎地提出出版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任务、目标和战略措施。

  二、出版业发展现状及其特征研究

  研究重点是对21世纪以来出版业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探求出版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倾向。课题组认为,我国出版业目前正处于产业整合期,即出版生产力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表现为传统出版生产力比较迟缓的发展,甚至局部的衰退;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兴出版生产力的急剧增长以及产业形态的不断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出版的不断增长,二是非纸介质出版的迅猛增长。数字与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不仅推动了传统出版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更新,而且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扩大了出版业的领地,丰富了出版业的内涵。

  21世纪以来,出版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多元出版格局形成。图书出版在整个出版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出版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多元出版格局形成。

  2.产业集中度提高。出版发行的集团化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出版业的集中度,形成了一批实力强大的出版集团,如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

  3.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加剧。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力量。

  4.二元出版结构基本形成。国有出版力量与民营力量的融合明显加速,各种形式的出版工作室迅速发展,正在成为我国出版业的最为活跃的力量。

  5.新兴市场主体初步形成。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兴市场主体初步形成,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三、科学设计并预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出版业的主要发展指标

  课题组对126个出版业相关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选择了五个方面十一个指标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出版业指标的代表性指标,并对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期出版业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预测。

  1.出版业增加值为8000亿元左右,占GDP的1.9%~2%。

  2.从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5%左右。

  3.产品规模为图书种数30万种,印数81.98亿册;期刊种数16000种,印数46亿册;报纸种数3130种,印数700亿份。出版物总印张数5000亿印张左右。其中,图书印张数1100亿印张,期刊印张数310亿印张,报纸印张数3200亿印张。

  4.国民出版物阅读率预计为图书60%,期刊65%左右。

  5.全国人均出版物消费册份数为图书人均年5.7册,期刊人均年3.2册,报纸每千人日分得报纸133份。

  6.人均书报刊消费金额占消费支出百分比为2%左右。

  7.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机构数为0.2处,全国共拥有各类出版物发行机构28万处。

  8.互联网上网率为40.06%,全国网络用户数量预测达到5.77亿户。

  9.国家投入到公共出版事业建设中的资金金额占全国GDP比例至少为0.2%,金额800亿元。

  10.出版单位网站开通率超过85%。

  11.盗版购买率为20%以下。

  四、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出版业发展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

  1.出版市场主体。所有制结构单一;出版单位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出版单位文化意识缺失。

  2.出版业外部环境。出版法制建设落后于出版改革与实践;出版市场规模增长受阻,市场秩序混乱;创新精神不足,出版的文化积累不够。

  3.政府管理。出版管理的理念滞后;出版管理机构设置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出版管理手段落后。

  4.出版业公共服务。出版业公共服务意识缺乏,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专职承担公共服务的机构没有明确,公共服务时有时无,部分地区有多数地区无,公共服务的作用不明显,多数人没有享受到出版业公共服务的阳光。

  5.科技发展与出版业关系。相当多的出版单位意识到科技的力量,但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缺乏应对手段;一部分出版单位对科技的力量还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做出必要的应对和准备。

  6.国际化方面。中国出版物市场逐渐国际化,外资不断进入,版权引进不断扩大,但是中国出版物的对外销售、版权输出数量有限,影响有限。

  五、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出版业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及政策建议

  1. 加速出版体制和机制改革,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出版业开放的步伐,调整出版业所有制结构;加快出版单位转制的步伐,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2.加强出版法制建设,优化出版业的环境,激励知识的创造。加强出版法制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出版法制体系;推进全民阅读战略,培育读者和消费市场;扩大城镇市场,培育农村市场;实施版权战略,促进作品创作。

  3.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水平。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的机构;不断提高管理的艺术。

  4.加快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造;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加强出版公共服务机制建设。

  5.实施数字出版战略,引领数字化阅读时代到来。从战略高度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通过数字出版带动传统出版升级,完成战略转型,通过数字出版适应数字阅读。

  6.实行出版国际化战略,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中国出版更多地"走出去";中国出版更加开放。

  六、成果价值和社会影响

  1.是我国出版界和出版学术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第一次对出版业发展进行的全面研究,对出版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2.对出版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反映出版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对出版业统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版业发展指标的预测为制定出版业及相关文化发展规划、甚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4.在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出版业实际进行创新,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通约性"方法,为各种出版物的综合研究提供了可能。

  5.在出版业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指标预测、出版业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出版业结构及其发展层次、出版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观点和思路,具有学科价值。

(责编:赵健)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