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上午,在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九次代表大會現場,省委書記王浩出席開幕式並講話,省長劉捷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
省領導為何如此重視社科聯?
社科聯是黨委、政府聯系哲學社會科學界的橋梁和紐帶,屬於黨委領導下的學術性群眾團體。一頭連著是黨委、政府,另一頭連著哲學社會科學界。
1984年,省委決定建立浙江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簡稱省社聯。1994年,省委同意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改名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4年,省社聯簡稱改為省社科聯。全國設有31個省級社科聯。在國家層面,成立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負責協調全國社科研究力量等。
簡單來說,社會上有很多研究人文社科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比如經濟、法律、歷史等不同領域,分散在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社科聯相當於“思想庫”“智囊團”的大管家,把大家組合在一起,發揮著橋梁紐帶、組織協調、宣傳普及、咨詢服務等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
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對我省社科工作提出了“真”“情”“實”“意”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圍繞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浙江是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沃土,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礦。
社科聯具體要做的,就是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科理論成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社科工作者和大眾,通過牽頭學術研究、交流活動等,為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平台,組織社科專家出主意、提建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這五年來,浙江社科事業發展亮點頻出。
先從數量來說。通過積極培育“大項目”,浙江獲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299項,立項數量居全國前列﹔深化實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出版了研究成果1320余部,其中《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歷時18年結項。
給政府出了很多“好點子”。在服務發展大局上,社科界完善重大決策咨詢快速響應機制,提交省委省政府主題約稿及思考建議1098篇,以省特級專家為代表的660余支團隊、3000余名學者深入山區海島縣基層開展智力幫扶,600余項政策建議或發展規劃被基層採納轉化。
為了讓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浙江社科界整合全省資源,建成了省市縣三級社科普及基地2500余家、基層特色人文空間252家,形成覆蓋城鄉的科普陣地網絡,以《文化浙江·大講堂》大型文化專題節目為代表的優質科普品牌成為展示浙江文化、普及社科知識的重要窗口。
浙江也敢為人先。
針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體系不夠完善,基層組織不夠健全,經費投入保障不夠充足等問題,浙江出台了全國首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綜合性地方法規《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促進條例》,成功破解了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填補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綜合立法的空白。
另外一個全國首個,則是針對人才建設。為了打造一支與建設“重要窗口”相匹配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浙江出台了全國首個省級社科人才發展規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年)》。同時,在全國率先實施社科專項資金“負面清單+包干制”改革,出台橫向項目勞務報酬管理辦法,釋放人才科研創新活力。
社科發展始終與浙江高質量發展同頻。
這些年來,浙江省社科界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智力支撐。
據省社科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智庫聯盟整合全省335家智庫資源聯合攻關,《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報告》等一系列高質量成果為國家和區域發展提供了“浙江方案”。同時,在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溯源鑄魂傳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助推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展現了浙江作為、作出了浙江貢獻。
已閱君還了解到,當前浙江已經建成1家國家高端智庫,成立59家省新型智庫和15個智庫聯盟,圍繞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等重大現實問題開展攻關。
對未來如何做,分組討論時,與會代表圍繞各自領域發表看法。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制造業大省,浙江正通過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未來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商科特色專業建設,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商科人才。同時,緊跟浙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步伐,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樓曉東教授說。
作為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的一員,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研究員江山舞表示,將圍繞高水平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積極開展前瞻性、針對性政策研究,提出專業化、建設性的政策建議,努力提升平台能級,為高水平建設社科強省作出應有貢獻。
……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浙江社科界將聚焦重大戰略需求,繼續開啟新的征程。
來源:政已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