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吐魯番學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吐魯番市開幕。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文物局、吐魯番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70余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近200名專家學者齊聚“絲路明珠”,共話吐魯番學研究新成果,共探絲路文化保護與發展新路徑。

10月18日,吐魯番學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吐魯番市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
劉健攝
吐魯番市委書記文天平,自治區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志成,德國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學研究中心教授皮特·茨默,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榮新江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西爾艾力﹒外力主持開幕式。
文天平代表吐魯番市四套班子向與會專家學者和嘉賓表示歡迎,向長期關心支持吐魯番發展的各界人士和國際友人致以衷心感謝。文天平說,舉辦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進文化潤疆的生動實踐,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吐魯番學發揚光大的學術盛會。吐魯番學熔鑄古今、博大精深、貫通中西,在中外學術機構、專家學者潛心研究和弘揚傳播下,成果豐碩、蓬勃發展、名揚四海,已由“殘卷散軼”全面“復原新生”、已由“西域孤証”蝶變“絲路文明”、已由“冷門絕學”成為“國際顯學”。奮進新征程,希望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緊跟時代步伐、勇擔歷史使命,生動闡釋歷史價值,共同探尋民族融合密碼﹔深入發掘時代價值,共同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充分彰顯文化價值,共同推動賡續傳承創新﹔精彩展現世界價值,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推出更多有創新、有突破、有影響的研究成果,讓吐魯番學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以文化軟實力賦能吐魯番現代化建設。
周志成表示,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交匯之地。由此孕育而生的吐魯番學,早已超越地域界限,成為一門備受國際學術界矚目的“顯學”。深入挖掘和闡釋吐魯番學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對於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點上,期望吐魯番學研究院能繼往開來,守正創新,進一步拓展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培養更多優秀專業人才,讓吐魯番學這顆學術明珠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皮特·茨默說,當前,吐魯番學正處於研究領域逐步整合與統一的關鍵階段。我們期待能持續發掘更多像西旁景教寺院遺址、柏孜克裡克石窟等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文物遺址,為開展系統性、專題性研究提供更豐富的實物佐証與研究載體。我堅信,本次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必將成為凝聚全球研究共識、整合各方學術資源的重要契機,更將為我們開啟吐魯番學研究的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榮新江表示,吐魯番是一個“聚寶盆”,擁有比敦煌更多的考古遺址,不斷出土新的文書與文物,所以吐魯番學的前景更加廣遠、吐魯番學的后勁更加強勁,有學界的共同努力,有吐魯番人的奉獻精神,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吐魯番學定會與敦煌學“比翼齊飛”。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願意與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市文物局等精誠合作,共同打造吐魯番學的研究高地,讓吐魯番學邁向更加輝煌的新天地。
據悉,本次研討會以“打造吐魯番學研究新高地:詮釋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為主題,設立考古文博、語言·宗教藝術、歷史文獻、文物保護4個分組,涵蓋吐魯番出土歷史、宗教、語言文字資料所體現的中華文明元素等8個重點領域,中外專家學者雲集,引領前沿學術成果,出席外賓創歷史新高,吸引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學者專程參會,有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研究院等54所國內高校和院所積極參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大英博物館等18家全球研究機構專家學者遠道而來。大家將圍繞主題深入探討學科前沿話題,發布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再現千年絲路交往交流交融盛況,全方位推動文物保護、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吐魯番市領導許國東、周亮出席開幕式。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