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馮朝睿:推動智能經濟加快發展

馮朝睿2025年10月29日09:35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推動智能經濟加快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智能經濟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的經濟形態,核心是通過數據、算力、算法等重構生產要素配置方式、重塑產業競爭格局、重建全球價值鏈分工,最終促進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目標,為我們加快發展智能經濟、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重要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搶抓機遇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強化前瞻謀劃、系統布局、分業施策、開放共享、安全可控,推動智能經濟加快發展。

新時代以來,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極有可能推動生產力發展實現革命性躍升。從國內看,受土地、能源等資源和環境約束趨緊等方面的影響,我國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迫切要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主要以數據、算法、算力為驅動,具有通用技術屬性。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智能經濟發展,既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的主動順應,也是加快塑造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戰略選擇。

具體來看,數據、算法、算力協同配合,能夠激活蘊藏在我國豐富應用場景中的海量數據資源,並通過算法迭代升級挖掘數據中的潛在價值,為智能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比如,科技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增強經濟韌性、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支撐。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科研范式,推動基礎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有助於促進多學科融合發展,加速科學發現進程,形成更多“從0到1”重大科學發現,進而助力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破解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要素約束難題,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運行效率。又如,隨著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回流”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制造業分流”的“雙向擠壓”。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鏈協同創新,有助於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躍遷,促進新動能不斷壯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再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向鄉村延伸,有助於促進數據要素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從而以城鄉智能普惠助力縮小城鄉、區域、收入差距,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資本,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供堅實支撐,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一些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多模態理解、邏輯推理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算力布局加快完善,可支撐萬億參數級大模型訓練﹔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研發—驗証—推廣”的全產業鏈閉環。這些都為我國智能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多措並舉推動智能經濟加快培育和發展,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體可在以下方面著力。

一是強化技術攻關,通過實施智能經濟相關核心技術的攻堅計劃、設立國家重大技術攻關專項基金、建立完善重大技術攻關項目的考核機制和容錯機制等舉措,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夯實發展智能經濟的創新底座。二是深化場景融合,如在工業制造業領域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示范區等,在農業領域推廣“人工智能+精准農業”以及“數字農場”試點、打造農產品智能營銷平台等,在服務業領域培育智能普惠新模式等,激活千行百業轉型動能。三是完善治理體系,通過完善法規標准、探索數據資產入表新模式、加快全國統一數據交易市場建設、強化技術治理等,為智能經濟拓展發展空間並劃定發展“紅線”,護航智能經濟行穩致遠。四是推進開放合作,通過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制定、推動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支持國內智能經濟龍頭企業“走出去”等舉措,匯聚全球創新要素。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責編:李慧博、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