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曉莉:以科技創新賦能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

王曉莉2025年10月24日08:48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科技創新賦能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王曉莉,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學思踐悟】

10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弘揚北京世婦會精神 加速婦女全面發展新進程》的主旨講話。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同培育推動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科技創新賦能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婦女在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既是站在全球婦女發展高度對中國婦女發展實踐的科學總結,又是應對當前世界所面臨的復雜挑戰與防范全球婦女事業倒退風險的迫切需要,更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最大可能釋放婦女創業就業潛能的時代要求。

科技創新為中國婦女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前,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也為全球范圍內的性別平等與婦女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我國在推動婦女參與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方面已構建起系統化的政策支持體系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國女性在科技創新前沿勇攀高峰。2021年6月,科技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2024年,我國女性科技人員已達4000萬,佔科技工作者總人數比例超過45%﹔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中女性已達284.6萬人,較2012年增長169.2萬人,科技領域性別結構持續優化﹔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齡限制由45周歲放寬到48周歲。中關村論壇、浦江創新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高級別論壇設立科技女性專題活動,“科學有她——女生愛科學”“春蕾科技女孩”“探知未來科技女性培養計劃”“女性科學家成長計劃”等公益項目及各類交流平台不斷搭建。我國女性科技工作者不斷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她力量”。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屠呦呦、長期從事古遺傳學研究的“80后”科學家付巧妹、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原總設計師姜杰、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黃惠等,以她們為優秀代表的中國女性在科技領域展現出奮勇爭先的巾幗形象。

人工智能成為推動婦女發展的“加速器”,數字技術正在系統性地拓寬婦女參與經濟建設的路徑。《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和《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開展婦女數字技能培訓、培育巾幗電商品牌等措施。數字經濟催生了眾多新興行業,如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物聯網、電子競技、數據標注、數字營銷等,通過提供各類靈活的技能培訓、借助數據分析工具,助力女性把握時代機遇、進入新興行業。目前互聯網女性創業者佔一半以上,在數字貿易、直播行業的女性約佔1/3,2024年超1.4萬名女性獲得人工智能訓練師職業技能等級証書。數據標注崗位、“美麗工坊”直播培訓、“媽媽的味道”巾幗共富市集等特色項目為婦女參與經濟活動創造廣闊空間,推動婦女主動融入數字經濟浪潮,持續釋放數字經濟的“性別紅利”。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揮婦女主體作用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婦女與科技”已經成為全球婦女事業的重要關切。中國積極以自身發展為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提供機遇和保障。中國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強調避免人工智能發展中的性別歧視。在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並推動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強調確保所有人充分享受人工智能的惠益,提高數字包容性,實現性別平等並增強婦女和女童的權能。2025年7月,中國宣布成立全球數字賦能婦女發展交流合作中心,致力於消弭性別數字鴻溝、推動數字技術國際共治的創新實踐,助力全球女性數字人才培養與合作。國際合作方面,中國積極推動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國際機構共同舉辦研修班,如“發展中國家女性企業家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能力提升研修班”“亞洲國家婦女能力建設研修班”“非洲法語國家婦女能力建設研修班”等,並為學員提供機會,走訪中國的智慧城市平台、融媒體中心和直播基地等數字技術應用場景。

在教育培訓、創業支持、農業生產、醫療健康等領域,國際社會也正在通過科技應用尤其是數字技術積極推動女性參與。例如,非盟、聯合國婦女署與國際電信聯盟聯合發起“非洲女孩能編程”倡議,幫助她們進入人工智能職業領域,並將性別平等和編程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未來應進一步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消弭性別鴻溝,將婦女數字素養和技能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培訓制度化、體系化,為特殊需求的婦女提供專門化數字技能培訓。構建性別包容的科技產業生態,尤其是數字產業生態,例如開發更多適合女性的數字化職業和崗位,推動家政、養老、托幼、心理疏導等服務業的數字化賦能,挖掘“家門口”的就業創業崗位。強化數字經濟領域婦女勞動權益保障和家庭支持政策,完善政策保障體系與社會支持網絡。

面對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中國致力於打造開放、公平、公正的科技發展環境,促進婦女充分、平等、有意義地參與和領導數字變革,從數智技術源頭上推動消除對婦女的偏見、歧視,為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使科技創新進一步成為推動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責編:王燕華、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