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劉先春:加快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

劉先春2025年10月21日09:1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加快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

作者:劉先春,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學思踐悟】

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黨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根本保証。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梳理總結黨的自我革命實踐經驗與歷史成就,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我革命話語體系,不僅是豐富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深化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關鍵舉措。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引領

理論指引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以前所未有的政治擔當和決心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標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提出破解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習近平總書記在此基礎上提出自我革命是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習近平總書記將自我革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必須牢牢立足這一戰略定位,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深刻闡釋自我革命對於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決定性意義,以高度的政治警醒及時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和損害黨的執政根基的各種隱患。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一個系統科學、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理論體系。其理論體系涵蓋了“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核心內涵以及“九個以”的實踐要求。現階段,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必須全面、准確、深入地詮釋其核心內容,並挖掘理論來源,梳理歷史脈絡,闡釋現實意義,形成概念清晰、邏輯嚴密、系統科學的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打出自我革命的“組合拳”,剎住了一些多年未剎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扭轉了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必須將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歷史性成就系統聯系起來,用生動的事實展現自我革命的真理性和實踐性,增強自我革命話語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堅持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為導向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自我革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自我革命不是抽象的概念演繹,而是扎根實踐、解決問題的主動革命。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必須堅持問題意識,直面現實矛盾,回應時代關切。

話語體系不能回避問題,要准確把握黨在新時代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隨著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深入,“六個如何始終”的大黨獨有難題依舊擺在前面,新的問題也在不斷出現。當前,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尖銳嚴峻。從思想層面看,部分黨員干部存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等問題﹔從組織層面看,一些黨組織存在軟弱渙散、戰斗力不強等問題﹔從作風層面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深入分析問題來源與危害,系統總結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的內容與形式,為指導自我革命實踐提供堅實理論支撐。

話語體系構建與實踐協同一體推進。通過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加強黨的自我革命話語與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重大實踐的協同機制研究,實現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協同推進﹔深入挖掘基層黨建中的黨的自我革命話語實踐案例,總結基層話語實踐的有效模式,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黨的自我革命話語在基層落地生根。通過全黨上下一心、綜合施策、協同發力、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勝,在話語體系層面展現出大黨優勢。

堅持以融合多學科資源為抓手

黨的自我革命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心理等多個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要打破學科壁壘,整合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傳播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多學科資源,進行跨學科的融合與創新,形成交叉研究的理論合力。

科學運用政治學的理論與方法。深入分析黨的自我革命對於優化政治生態、規范權力運行、提升治理效能、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作用。借鑒權力制約與監督、政治發展、政治文化、政黨比較等理論資源,增強黨的自我革命話語的學理厚度。

充分挖掘和整合歷史學資源。系統梳理我們黨自我革命的歷史,深刻總結其經驗與規律,吸取國際共運史上政黨建設的教訓,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自省、修身、革新等思想精髓,並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彰顯自我革命這一理論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為黨的自我革命話語體系構建提供借鑒。通過揭示其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必要性,增強黨的自我革命話語的歷史深度。

合理借鑒社會學、語言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學科成果。運用社會學理論,採用數據分析、社會調查、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黨的自我革命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精准研判社情民意的變化態勢﹔運用語言學方法,建立黨的自我革命話語語料庫,對黨的重要文獻中的自我革命話語進行詞頻統計、語義分析,揭示黨的自我革命話語的演變趨勢與核心議題﹔運用傳播學理論,分析傳播主體、傳播渠道、傳播受眾的互動關系,研究新媒體環境下話語傳播的路徑創新﹔運用心理學方法,了解黨員干部的心理需求與特點,採用適合的話語表達方式,增強黨的自我革命的說服力和感召力。通過融合多學科資源,使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更加全面、科學,既具有理論指導性,又具有現實針對性,從而更好滿足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實踐的需要。

加快構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話語體系,既是深化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理論命題,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課題。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根本指引,立足實踐,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廣泛融合多學科資源,最終形成兼具政治性、實踐性和學術性的話語體系,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話語支撐,為世界政黨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責編:王燕華、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