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

任仲平2025年09月18日08:59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

銘記歷史的重要日子,必是歷史銘記的重要時刻。

202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庄嚴宣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

思想如炬,精神不朽:一場盛大閱兵儀式,是中國日新月異的寫照,亦是開創嶄新未來的宣告。

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何以勢不可擋?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從兩個大局看,這是歷史規律所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也經歷了數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從那以后我國形勢江河日下,中華民族陷入幾乎亡國滅種的深淵!現在則完全不同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古人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說的就是歷史規律。”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原因﹔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

8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來華出席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強調,“在世界百年變局中,中國提供了穩定性和確定性。我們將繼續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天安門城樓見証,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重要宣示——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

從“不可逆轉”到“勢不可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大勢所趨,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所系。

“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二)

勢不可擋,勢在“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証。

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社會主義中國之所以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所以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這是復興大勢不可阻擋的根本所在。

黨的奮斗歷程昭示復興大勢——

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開始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華民族開始艱難地但不可逆轉地走向偉大復興。”

上海黃浦江畔。1868年建成上海第一座公園,入口卻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那是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如今,這裡早已是這座人民城市的開放場地。黃浦江兩岸,一側是煥新的百年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一側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陸家嘴金融城”……

北京東交民巷。從1901年9月到1949年2月,這裡見証從“禁止中國百姓居住,禁止中國軍警穿行”到“入城部隊必須經過”,“國中之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從1949年10月到2025年9月,這裡見証從“飛機飛兩遍”到“飛機展示不完”,今日中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的強大能力。

從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到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逆轉!

放眼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沒有哪一種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深刻地、歷史性地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程。歷史雄辯地証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是領航復興偉業的中流砥柱。

思想之光照亮復興之路——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上海的發展變遷,是一個生動縮影。

2007年5月,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所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開創上海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新局面。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

新時代以來,從勇擔建設“五個中心”的重要使命,到“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再到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海日益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去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觀察復興大勢的重要窗口。

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我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截至2024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

2015年12月、2025年7月,黨中央兩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

從“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到“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現代化人民城市理論為我國城市發展擘畫宏偉藍圖、指明實踐路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在新時代的原創性突破。

向歷史回望,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就在於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並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使黨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

“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黨領導人民在堅持“兩個結合”中,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繪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畫卷。

一個真理顛扑不破: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結論分外明晰:“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三)

勢不可擋,勢在“康庄大道”——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唯一正確道路。

從“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從“現代化的遲到國”到“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為什麼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為如何喚醒‘睡獅’、實現民族復興這個重大歷史課題所給出的答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書寫了“兩大奇跡”新篇章,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歷史和現實充分証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庄大道,是復興大勢不可阻擋的牢固基礎。

戰略支撐贏得戰略主動,中國式現代化走得對、走得通——

正確運用戰略和策略,是我們黨創造輝煌歷史、成就千秋偉業的成功秘訣。追夢逐夢向復興,必須胸懷“國之大者”,增強戰略思維能力。

“兩個飯碗”,見証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底線思維。

“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以農業科技現代化為支撐,我國糧食生產實現“21連豐”……新時代中國實現了“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的歷史性變革,夯實了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新時代中國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展規劃”,彰顯統籌兼顧、整體推進的系統觀念。

針對中國正在進行“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外媒發表題為《中國2025:世界見証規劃的力量》的文章,表示“世界正在見証一項集國家規劃、科技創新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於一體的發展戰略的展開”“中國模式正在塑造21世紀”。

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從“一五”到“十四五”,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計劃)像“時間的刻刀”,把積貧積弱的農業國雕刻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我們黨在戰略上不斷完善,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擁有堅實戰略支撐。

保持歷史耐心,增強歷史主動,堅持全國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這正是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的秘訣。

實踐創新贏得發展主動,中國式現代化走得穩、走得好——

8年時間,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堪稱“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深刻表明“弱鳥是可以先飛、高飛的。中國可以成功,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可以成功”。

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這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

今年8月,《關於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公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碳市場,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提供重要支撐。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四個重大轉變”,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

…………

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變革,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前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難就難在“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難就難在讓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其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

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更是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我們已經走出一條光明大道”。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將“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四)

勢不可擋,勢在“磅礡偉力”——億萬人民匯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如朝日,噴薄欲出﹔如大潮,奔涌浩蕩。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現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礡力量。”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中華民族共同體,正是我們把握復興大勢不可阻擋的一個重要維度。

這是“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民族凝聚力——

“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區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68.17歲提高到目前的72.5歲……新時代以來,西藏步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各族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

“電燈亮了,心裡也亮堂了!”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群眾用上了穩定電。從“點燈靠油”到“用電無憂”,從“孤網運行”到“西電東送”,萬裡銀線跨天山,見証增進民生福祉,驅動鄉村全面振興,串起民族團結深情。

一切為民者,民向往之。“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發展最大內生動力,是一個必然的歷史趨勢,誰想阻擋這個歷史趨勢,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也根本阻擋不了。”

新時代以來,從“一個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共同富裕,再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為人民謀幸福,初心如磐﹔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矢志不移。

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凝聚起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這是“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向心力——

寧夏吳忠紅寺堡區,從過去“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到如今產業興旺、生活幸福、環境優美的生態新城,荒漠戈壁上“長出”奇跡。

西藏林芝嘎拉村,曾因交通閉塞、生態惡化而深陷貧困。廣東省援藏工作隊引入“景區帶村”模式,打造“桃花源”、擦亮“桃花村”。

從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淮海戰役的勝利,到數萬群眾在懸崖峭壁間修成“人工天河”紅旗渠,再到小崗村村民按下紅手印拉開農村改革的大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正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在這片遼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個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這是“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戰、攻堅克難”的民族創造力——

大國重器,砥定乾坤。勝利日閱兵儀式中,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有國際人士感慨“那場面仿佛來自未來”,有外媒評價中國的實力令人“印象深刻”。

創新引領發展,科技成就未來。

近代史上,我國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今天,以新質生產力強勁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人民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大台階,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對這一成就,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文章評論認為:“最令人矚目的不僅是經濟數據,更是中國在短時間內通過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模式取得這些成就,打破了‘隻有資本主義才能引領進步’的迷思。中國令經濟發展成果持續反哺勞動者,而這種反哺又推動社會不斷發展、勞動者素質持續提升,進而形成了更強的經濟動力。”

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浸潤自強不息的基因,凝結迎難而上的品質,增強“平視世界”的自信……放眼中華大地,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全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涌流。

“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我們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然會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會到來。”這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未來的昭示。

(五)

勢不可擋,勢在“世界潮流”——站在歷史正確一邊,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9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方願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治西亂”對比鮮明。習近平主席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志。”

人類生活在同一星球,應當同舟共濟、和睦相處。引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中國式現代化開辟的是人類邁向現代化的新道路,開創的是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復興大勢不可阻擋的關鍵所在。

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歷史答案”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這一重要論斷是中國引領世界潮流的價值內核。

以中國智慧把准航向——

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大時代呼喚大智慧、大格局、大擔當。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面向世界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2015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系統闡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總體路徑,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提出建設“五個世界”的總體布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在歷史的關鍵當口把握了世界發展大勢,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

為了各國人民美好生活,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著眼於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國際社會走共同發展之路,重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為了促進世界安危與共,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為了不同文明和合共生,提出全球文明倡議,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各種文明包容互鑒,推動建設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就是要會同所有志同道合國家,堅定捍衛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以落實四大全球倡議為戰略引領,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前進的光輝旗幟,有力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以中國行動凝聚合力——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既是倡導者也是行動派。

今年5月,國際調解院落戶中國香港,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新平台。33個國家現場簽署公約,成為創始成員國。

中老鐵路,使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秘魯錢凱港,成為“新時代的印加古道”新起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筑就共同發展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從自貿試驗區擴容,到海南自由貿易港揚帆,從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不斷縮減,到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擁抱八方來客……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和“擴張型”“收割型”國家不同,中國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被稱為“賦能型大國”。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烏文版《擺脫貧困》序言中感慨,該書“時隔30多年仍對國家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智利總統博裡奇隨身攜帶西班牙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請習近平主席簽名留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是人類歷史上的崇高事業,有利於全人類的和平和進步。”

千秋勝負在於理。立己達人,天下歸心。

(六)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對時間的信念中,鐫刻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和歷史擔當。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今天,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已經展開壯美畫卷並呈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有億萬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向前進,我們信心十足、底氣十足、力量十足。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向前進,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

這一幕,已被歷史銘記: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延安,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堅定信念。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14億多中國人民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前進!

這一刻,也必將載入史冊:

2025年9月3日,從空中俯瞰氣象恢宏的天安門廣場,“眾”字造型觀禮台蔚為壯觀,象征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風雨無阻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李大釗指出:“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

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永遠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

“創造了五千多年輝煌文明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必將為人類和平和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8日 01 版)

(責編:金一、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