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國際關系學院國家安全學院
網絡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是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沒有高水平的網絡安全,就難有高水平的國家安全,就難以守護高質量發展,難以有力有效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切身利益。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安全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信息化發展大勢,持續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廣大人民在維護網絡安全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網絡安全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互聯網發展和治理不斷開創新局面,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全面加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持續提升。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健全,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出台,明確了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責任與路徑。宣傳教育逐步深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連續成功舉辦,內容形式不斷創新、覆蓋范圍持續擴大。網絡安全被納入國家教育體系,多地結合實際將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教育融入大中小學信息技術和相關思政課程。多元協同格局初步形成,政府部門主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不斷走深走實。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積極履行網絡安全責任,媒體機構持續加強網絡安全宣傳,社區組織開展網絡安全技術技能講座和防詐騙宣傳等活動。
同時應當看到,持續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仍面臨諸多挑戰。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如此龐大的網絡群體,既是我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強大力量,也日益成為網絡攻擊的目標。如廣大青少年作為網絡原住民,容易沉迷網絡、被不良信息侵蝕﹔銀發群體經常成為“虛假投資”“仿冒子女求助”等電信網絡詐騙的對象。城鄉之間、地域之間、不同年齡群體和職業群體之間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存在較大差距,全社會協同推進網絡安全宣傳教育的力度仍需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還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問題,部分宣傳活動流於形式,部分教育內容陳舊枯燥、脫離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通過系統、持續的宣傳教育,提升廣大網民對網絡風險的認知、判斷和應對能力,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最終轉化為遵守安全規范、合理預防和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實際行動,筑牢網絡安全人民防線。
建立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將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建立健全由網信部門牽頭,教育、工信、公安等多部門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合力。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等平台,將網絡安全知識技能普及與基層實踐活動融合,推動網絡安全宣傳教育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家庭,實現全覆蓋。針對老年人、青少年等易遭受網絡攻擊的群體,積極開展精准化、差異化宣傳教育,避免“一刀切”式宣傳與“大水漫灌”式教育。比如高校網絡安全教育,一方面要系統講解新時代我國網絡安全工作的成就與當前面臨的威脅,增強大學生維護網絡安全的憂患意識與責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要系統剖析大學生遭遇的網絡安全高頻問題,幫助他們主動更新維護自身網絡安全的“技能庫”。
深入宣傳網絡安全理念、知識和技能。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利用好每年舉辦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探索更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的方式,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在常態化開展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中,可持續舉辦“中國青年好網民”優秀故事評選,開展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力爭多出現象級融媒體作品,積極營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網絡空間,增強廣大網民科學、文明、安全、依法使用網絡的意識。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線下技能大賽、互動體驗與線上短視頻、動漫、直播等融合,使普通網民全面提升設備防護、賬號管理、信息鑒別、風險應對等網絡安全技能“防身術”。
加強對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成效評估。以維護好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定期開展涉及網絡安全行為和隱私保護意識、網絡信息保存和利用能力、網絡規范認知能力、網絡信息辨識能力等多維度的調查,評估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成效,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各部門強化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各網絡平台嚴格履行維護網絡安全的責任,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做好網絡安全教育,廣大網民自覺提升網絡素養與網絡安全能力,就能推動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履責、社會參與、網民自律的長效保障機制,持續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