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張荻荻: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有序發展

張荻荻2025年08月27日09:0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張荻荻,系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田華等8位藝術家的回信中指出,要“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創作更多謳歌時代精神、抒發人民心聲的精品佳作,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席卷而來,科技迭代催生了文藝在創作、傳播與接受方式上的深刻變革,新大眾文藝這一文化新形態應運而生。在新征程上,主動順應信息技術潮流,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有序發展,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強勁增長極。

新大眾文藝極大拓展了傳統文藝邊界,網絡文學、動漫、微短劇等新興形態蓬勃發展,文藝創作主體從專業人員轉向全民參與,“人人皆為藝術家”成為現實。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深刻指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新大眾文藝恰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它深深扎根於人民生活的沃土,始終將人民置於文化創造的主體位置,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從而使整個文化創作領域始終涌動著蓬勃的生機與不竭的創造力。

發展新大眾文藝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路徑。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文化層面。一方面,新大眾文藝提供了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產品。它突破傳統文藝的單一化局限,以海量產品精准契合人們個性化、差異化的精神需求。在此基礎上,它以核心文藝作品為根基,衍生出影視、游戲、動漫等泛文藝形態,構建起體系完備的文化產業鏈與產業集群。更借助AI、VR等前沿科技,打造即時性、沉浸式、觸感式體驗,持續拓展受眾的閱讀與觀賞邊界。另一方面,其強互動性可促進人際交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在網絡平台,網友通過評論、彈幕進行實時互動,形成興趣共同體,人們在交流中找到共鳴者,更好滿足情緒慰藉與精神需求。新大眾文藝持續滋養著人民的精神世界,在推動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彰顯著重要價值。

發展新大眾文藝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動力來源。新大眾文藝的鮮明特征在於科技賦能,憑借強大傳播力與影響力,已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自文藝與科技深度融合以來,大批新興行業陸續涌現。如網絡文學,2024年新增作品200萬部,用戶規模5.75億,一系列高影響力IP帶動了影視、文旅及周邊文創產業﹔近年網絡直播打破空間限制,成為展示產品與生活的重要平台,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也孵化出大批素人創作者﹔微短劇崛起,2024年市場規模超500億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1423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以數字出版,動漫、游戲數字內容服務等為代表的文化新業態表現突出,16個行業小類營收66600億元,同比增長12.4%,持續擔當增長引擎。新大眾文藝所帶動的產業集群已成為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

發展新大眾文藝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戰略支點。文藝產品是跨越國界的情感符號,在新技術的賦能下,依托強大的全球傳播網絡,深度融入世界文化產業格局,成為塑造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新大眾文藝出海成果顯著。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市場已從早期以東南亞、北美為核心,擴展至歐洲、日韓、非洲等地區。現象級游戲《黑神話:悟空》2024年以超過2800萬份的銷量和約9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創下國產買斷制游戲新紀錄。新大眾文藝不僅構建了全民共創的文藝生態新景觀,還在國際傳播中以多樣化視角講述了中國故事、發出了中國聲音,顯著增強了我國文化軟實力,推動了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全面提升。

作為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新大眾文藝在釋放文化創造力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網絡空間的自由屬性易誘發非理性表達、導致低俗內容滋生,損害良好的文化發展生態。其次,創作門檻降低以及復制模仿盛行導致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快餐式、淺表化創作擠壓了深度表達的空間。最后,算法技術深刻重塑著作品的生產邏輯與評價機制,使創作資源持續向熱點聚集,創作同質化現象時有發生。面對科技這把雙刃劍,應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原則,通過正向引導、強化監管與完善機制等手段,確保新大眾文藝在正確軌道上持續健康發展。

強化激勵扶持,構建新大眾文藝發展體系。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全方位支持體系。在人才培育層面,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依托資深及專業創作者的引領指導,通過“名師工作坊”“創作研修營”等途徑強化專業培訓,提升草根創作者的專業素養﹔建立常態化培訓體系,在教育培訓中強化價值觀引領,引導創作者扎根人民生活、把握時代脈搏,打造一支“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的人才隊伍。在創作激勵層面,設立高層次新大眾文藝創作基金,舉辦特定主題的高級別賽事,引導創作向時代前沿探索、鼓勵藝術創新突破﹔增設權威獎項、完善榮譽激勵辦法,如設立創作新人獎、年度創作獎等,同步配套創作津貼、稅費減免、孵化空間供給等支持手段,激勵創作出兼具思想深度與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在價值引導層面,加強新大眾文藝理論研究,鼓勵專業批評家與社會力量參與評價體系建設,推動相關學科發展,促進新大眾文藝在理性批評與自我反思中實現高質量成長。

加強監督管理,淨化新大眾文藝創作環境。構建多維度治理體系,著力整治新大眾文藝發展中的各類亂象。在內容治理維度,壓實平台主體責任,對違規賬號和作品依法採取限流、下架、限期整改等措施,定期公布行業黑名單及典型案例,從源頭阻斷不良信息傳播鏈﹔同時,組建涵蓋文化、法律、技術領域的專業審核團隊,強化圖像、音頻、視頻等多模態內容的審核。在技術治理維度,將算法治理納入平台監管核心指標,通過技術手段確保流量向展現中國氣象、謳歌人民創造的作品傾斜﹔同步完善區塊鏈技術支撐的創作溯源系統,實現作品從創作到傳播的全鏈條可追溯,為版權保護和責任認定提供技術保障。在品質提升維度,運用信息技術動態監測創作趨勢,通過技術干預防范人工智能創作的同質化風險,引導創作者深耕時代主題、提升作品思想藝術品質。

完善體制機制,助力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在組織建設層面,加快組建新文藝組織協會及各藝術門類專業機構,制定涵蓋創作規范、傳播准則、人才培養的行業管理標准,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定期開展行業調研與問題研判,確保行業發展在政治方向、價值導向、審美取向方面的一致性。在權益保障層面,創新數字時代版權治理模式,優化版權確權流程,特別是厘清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權屬界定,細化行為紅線與禁止性條款,設立快速維權通道應對侵權糾紛,對侵權抄襲行為實施嚴厲打擊。在評價改革層面,制定新大眾文藝評價指標體系,設置思想穿透力、藝術創新性、社會美譽度、文化傳承度等維度,在各平台推行質量綜合評價工程,通過評價導向調整推動行業發展從流量至上轉向價值引領。通過上述多維度舉措的協同發力,既能在科技賦能的背景下,保障文藝創作充分彰顯人文氣度與社會價值,又能推動新大眾文藝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從而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持續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編:金一、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