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開幕

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展向公眾開放

張國聖 黃漢鑫2025年07月26日17:24

參觀者在第三十三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現場選購書籍。新華社記者 陳誠攝

25日,第三十三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重慶開幕。

本屆書博會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重慶市人民政府承辦,以“書香中國·閱讀之美”為主題,線上線下匯集精品圖書上百萬種,其中新書約10萬種。

書博會主會場設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同時在重慶市南岸區、大足區設分會場。展會期間,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1000多家出版印刷發行單位參展,聚焦宣傳普及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介優質出版內容,推動讀者、作者深度互動,營造全社會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厚植文化元氣 譜寫學術新篇——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展”(以下簡稱“成果展”)同步面向公眾開放。成果展分為中心區域、專題區域、特設區域,下設“扎根中國大地”“賡續中華文脈”“厚植學術根基”“文明交流互鑒”“冷門絕學成果”“學術通俗讀物”“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出版項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八個板塊。

展廳中,總長3米有余的敦煌寫經《摩訶僧祇律》卷五殘片綴合圖十分醒目。“這副經卷是我們團隊從數萬個殘片中識別出相關的31個殘片並拼接而成的,共涉及英國、法國、俄羅斯以及國內的6家博物館館藏。”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涌泉介紹,其率領的團隊在二十年間不斷收集、識別已撕裂並流落在世界各處的敦煌文獻,並將其綴合起來。

在冷門絕學成果板塊,此次展出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三輯收錄了竹簡六種八篇,既有屬於《尚書》的內容,也有此前所不知的佚篇﹔涵蓋了多次討論修改而成的文稿,也有採用紅外技術清晰拍攝的照片。一旁還擺放著《清華簡〈楚居〉與楚國都城探研》等相關著作,方便讀者延伸閱讀。

此外,《從考古看中國》《品讀中國:風物與人文》《中國文化之美》等入選“中國好書”的書目在成果展也有所陳列。通過約1200冊(套)系統而豐富的出版物以及多樣化的文物復制品,觀眾得以近距離地感受學術魅力,在趣味中了解學術成果,對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生動局面加深了解。

《光明日報》( 2025年07月26日 04版)

(責編:金一、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