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劉岩:加快構建中國風險社會理論體系

劉岩2025年07月18日13:3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加快構建中國風險社會理論體系

作者系延邊大學副校長

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必然要面臨和克服來自國內外復雜環境的多重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時刻“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有效應對復雜風險挑戰

社會變革持續深化,中國特色風險社會理論體系尚未形成。伴隨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深入,社會變革環境與風險挑戰持續凸顯。歷史實踐証明,隻有開創中國特色的風險社會理論體系,才能沖破復雜環境約束,攻克變革風險挑戰,利用發展比較優勢,彌補西方現代化理論不足,為化解全球社會風險矛盾貢獻中國思想力量。

綜合風險研判體系仍在探索之中。“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同時也將我們引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洪流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新形勢下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特別是各種威脅和挑戰聯動效應明顯。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社會安定挑戰。”目前,全方位、多層次、領域交叉、內外交融的綜合研判體系尚未構建完成,相關學科領域的融合創新實踐將為我們提供思想理論助力,增強我們頑強斗爭的勇氣,引領我們走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新天地。

預警機制需求強烈,風險指標設計能力有待提升。《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實踐中,我們在掌握復雜的社會重大風險源,了解煩瑣的指標體系模型結構,具備生成指標權重的設計能力方面尚存在缺位。為此,需要嘗試投入使用多維、多元科技手段,構建復雜環境風險挑戰預警指標設定及計算機制,從而實現對國內外風險監測、預警情報實時發送、集體動員社會風控的精准把控能力。

理論提升需求高漲,中國特色風險社會治理方略需要總結。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過程,是產生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中國方略的過程。從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到擴大自主開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解決復合型社會變革風險挑戰的思想探索,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內涵,同時展示了在嶄新歷史條件下,人類不斷更新歷史認識、發現歷史任務、解決歷史難題的思想靈感和實踐信心。

構建風險社會自主知識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堅持以全球思維謀篇布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類從資本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思想動力,來源於對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出現社會對抗性關系的分析和揚棄,以及對經典馬克思主義對未來社會重構思想的接納、融合、突破和創造。

第一,構建中國特色自主風險認知體系。目前,中國風險社會理論多數沿用西方社會學理論。上述方式、方法曾在特定歷史時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迅猛,最終形成“西方舊理論”與“東方新現實”的矛盾。上述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將思想從西方傳統認知系統中解放出來,以中國事例、中國現象、中國問題為基本研究對象,不斷推進研究角度創新、發展理論創新、實驗方法創新,構建中國特色風險社會理論體系,以自主認知為理論武器,勇敢面對內部社會變革和外部環境風險挑戰。

第二,構建中國特色自主矛盾化解機制。健全風險社會理論體系,完善風險社會實踐調研體系,增強防御風險社會創新能力,克服復雜環境和風險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健康深入進行。中國式現代化風險社會研究,以發展社會學為理論基礎,以國家安全學為目標,以國際關系學、國際風險學為輔助,強化融合性跨學科研究工作,集中對西方風險社會理論開展反思批判,深刻揭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與風險社會的內在矛盾,概括國內外復雜環境和風險挑戰的類型學特征,基於中國經驗構建中國風險社會理論體系,深化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風險相關領域的學理性闡釋。 

第三,構建中國特色社會需求服務系統。加強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復雜環境和風險挑戰研究,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將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客觀環境作為整體研究對象,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去開展廣泛深入調研。以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出發點,為中國式現代化積極謀劃推進策略。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產生的研究結果和方案,必須具有強大的實用性,涉及社會風險不同領域。比如,提高傳統社會抗大災巨災能力,預防和控制現代社會的新型社會風險,如恐怖襲擊、核泄漏和高科技風險等,實現調查研究的整體性、全域性、系統性、聯動性。

優化風險社會治理機制

新征程新起點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求我們不斷完善和優化風險社會治理機制,以應對復雜局勢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和矛盾阻力。

第一,要完善風險因素綜合預警機制。現代社會往往被貼上“風險社會”標簽,主要體現在風險類型的多樣性,以及風險類型之間的無序轉換和擴散。要以現代化與風險社會認識理論作為基礎,構建出全新中國式現代化風險社會治理理論框架,綜合活用系統性應對、技術型治理、情景式分析等多元方法手段,綜合分析現代化與社會不確定性風險成因。要對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社會風險預警體系情況、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現況、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國際發展戰略體系及風險等,做到全方位、多維度、交叉性、全景式的把控,完善綜合預警體制機制。

第二,要完善風險環境變化綜合防范機制。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對內要應對傳統風險挑戰,對外要防范克服敵對勢力的政治制度、民族宗教滲透、資本文化侵蝕、社會價值多元化取向和社會思潮多樣化。如此復雜的國內外風險形勢,要求我們時刻堅持風險社會的綜合防范理念,全面掌握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國際形勢變化,具體把握國際關系與國際格局變化,慎重評估中國周邊外交環境和戰略伙伴關系變化,有效規避國際合作風險。

第三,要完善風險社會綜合治理機制。中國式現代化對風險社會的防御管控,體現了新型文明治理對固有方式的更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現有全球治理體系未能有效匹配瞬息萬變的國際格局,呈現出效能減退的趨勢。中國式現代化風險社會治理,要用獨立自主的科學探索代替對西方風險理論的依附,以和平發展現代危機解決模式打破“國強必霸”“轉嫁危機”“掠奪攫取”的國際社會競爭踩踏邏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化迭代方案應對“逆全球化”風潮。

原文鏈接:加快構建中國風險社會理論體系

(責編:王燕華、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