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許濤:將深化理論武裝貫穿高校思政課建設全過程各方面

許濤2025年04月23日08:5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將深化理論武裝貫穿高校思政課建設全過程各方面

作者:許濤,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向新時代新征程,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並被寫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我們要深刻認識深化理論武裝對於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把准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思想,煉就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始終把准正確政治方向。”高校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建設成效直接關系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確立、價值觀念塑造以及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以深化理論武裝為引領,准確把握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政治方向,是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遵循,持之以恆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應以高校思政課建設為主抓手,通過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黨的創新理論是指導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提升高校思政課建設質量,應將學習貫徹、闡釋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關鍵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使廣大師生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在深化理論武裝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思政課建設中,應始終牢記黨的教育方針,勇於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課程設置上,著重突出思政課的核心地位,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良性互動中,挖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著力提升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協同育人成效,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時,高校思政課要把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情懷作為重要任務,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做價值觀的引導者,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建設全過程,持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強化意識形態陣地意識,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侵蝕。高校是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高校思政課建設必須強化意識形態陣地意識,保持清醒頭腦,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侵蝕,時刻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對於高校思政課教師而言,應關心關注青年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行為動態,加強動態研判和源頭治理,系統防范和及時化解學生群體中的潛在意識形態風險。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挖掘校史校情資源、舉辦“紅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校園網絡平台監管等,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筑牢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內容根基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高校思政課的內容建構,要隨著不斷向前發展的黨的創新理論進行動態調整,不斷提升高校思政課的理論厚重感、歷史縱深感和專業獲得感,全面夯實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功底、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

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闡釋。一方面,針對黨的創新理論構建系統化的理論教學體系,從基本原理講到最新發展,從理論淵源講到實踐應用,形成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知識體系,並通過專題講座、學術研討等形式,幫助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本質特征和核心要義,避免表面化、片面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講清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和哲理的基礎上,強化理論教學的思辨性,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開展批判性思維訓練,使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辨析各種社會思潮,提升在復雜環境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能力。

注重挖掘黨的創新理論的歷史文化基因。一方面,將黨的創新理論置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考察,通過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展示黨的創新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產生、發展並不斷指導實踐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歷史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黨的創新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既說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豐厚滋養,也講清楚黨的創新理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黨的創新理論的歷史文化底蘊。

科學配置黨的創新理論相關課程模塊。高校應充分利用智力優勢、平台優勢和學科優勢,促進黨的創新理論與專業知識深度融合,提升課程的專業性和吸引力。例如,財經類院校可以立足學科優勢,在教材編寫、資源共享、師資共建等方面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與經濟學院的互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開設和建好“習近平經濟思想概論”等課程,讓學生在思政課堂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針對性和專業性。同時,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教學案例,讓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激發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創新思維

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高校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必須久久為功,以更加徹底的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探索形成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案。

有序組織調動全校研究力量。高校各級黨組織應將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研究作為首要任務,用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教師政治理論學習等常態化機制,定期組織理論學習會,引導全校師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同時,高校應主動聚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安排,打破學科壁壘和部門界限,有序組織調動全校研究力量,構建協同研究的理論武裝體系。例如,錨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組織成立專項科研創新平台,積極整合不同學科的優勢資源,有組織地開展科學研究。此外,加強與校外科研機構、學術團體的合作交流,保証理論研究始終緊跟時代步伐,持續為高校思政課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水平。“講好”是思政課教學的核心。高校應把增強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作為提升思政課建設質量的關鍵環節,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為此,應加強教師培訓與研修工作,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定期舉辦校內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活動,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技能﹔緊扣中央重要會議和重大時間節點,用好常態化的集體備課機制,切實提升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的效率。積極推動思政課“微創新”。例如,在入學教育期間,組織全校新生共上“開學第一堂思政課”,邀請科技專家、奧運健兒、大國工匠等榜樣模范走上講台,為學生思政課學習開好頭、起好步。

注重錘煉學生理論運用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鍛煉,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聚焦黨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精心組織學生走進基層、踏入鄉村,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社會變遷,理解國家發展大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建立高質量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實習實訓中了解行業動態,感受企業發展,將理論學習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依托高校創新創業平台和大學科技園區,引導學生圍繞社會問題開展創新創業項目,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責編:王燕華、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