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彪,系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讀經典 學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使我們的認識、政策、舉措更加符合客觀規律,從而逐步進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自由王國’”。“自由王國”,是馬克思恩格斯系統探索人類解放學說過程中提出的重要命題,指的是人類在熟練掌握社會發展規律、推動物質生產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將超越自然界和社會領域盲目力量的支配,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具有深刻的認識論、歷史觀和人學意蘊。深刻把握“自由王國”的思想內涵及實踐要求,對於我們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追求和歷史使命,以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自由王國”意味著規律“被人們熟練地運用”
規律是蘊藏在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客觀的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被創造、更不能被消滅。人們未認識規律時,規律就以外在的必然性支配人,人的活動就是盲目的、被動的。相反,如果人們能充分認識規律並能夠有計劃地讓規律為人的目的服務,人的活動就是自覺的、主動的。恩格斯指出,自由就是對必然的認識,“人對一定問題的判斷越是自由,這個判斷的內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自然界有其規律,人類社會亦有其規律。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完全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識的客觀存在,后者產生於人的活動,其作用的發揮及其歷史必然性的實現,都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反過來說,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不能違反社會規律,否則就會遭到懲罰。人類隻有科學認識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才能在改造社會的活動中實現自覺、掌握主動。建立自由王國,就是讓原本生成於人的活動的社會規律“被人們熟練地運用,因而將聽從人們的支配”,實現社會發展的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實現了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飛躍,為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過渡指明了正確道路。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后,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覺性獲得更大提升。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人們對相應規律的認識和應用因而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毛澤東同志指出,“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認識,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從實踐出發,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從有較少的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自由,在認識上出現一個飛躍,到達自由王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探索,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既遵循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又符合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探索和利用相應的規律也需要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必須堅持唯物史觀和大歷史觀的指導,進一步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更加有效地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規律、人民民主發展規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民生發展和社會建設規律以及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科學制定各項方針、政策、辦法,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增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自由王國”存在於“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
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轉換,是物質生產發展推動社會形態演進的結果。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物質生產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因此,人類社會要實現進步,就離不開對物質生產的有效推動和合理控制。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局限於利用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消費的東西,人的生產活動明顯受到土地等自然環境因素強制性支配。在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開始突破地域性限制,但由於資本力量裹挾了整個社會生產,人的活動被異化為資本增殖的工具,人的存在跌入經濟必然性更為深層的控制之中。資本主義的存在並不是永恆的,“在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產生出一些交往關系和生產關系,它們同時又是炸毀這個社會的地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化,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正如馬克思指出的,自由王國“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於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
自由王國建立於物質生產的彼岸,但並不等於完全脫離物質生產,相反,它需要以更加發達、更加科學的物質生產為支撐。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社會生產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組織起來的,生產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資本增殖而是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人的勞動和社會關系已經擺脫外在的、異己的力量支配。因此,如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形態向更高階段邁進,就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並沒有改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為此,必須著眼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探索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特別是所有制形式,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建立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引導資本健康有序發展﹔借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成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從物質生產的“此岸”向“彼岸”過渡。
“自由王國”就是要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自由王國”是認識論和歷史觀概念,同時也具有深刻的人學意蘊。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人的存在狀態,也是“自由王國”的題中之義。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聯合起來的個人共同支配生產資料、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勞動將不再是謀生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分工不再是孤立片面的強制性分工,而是服務於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財富不再以人的勞動時間為尺度,而是以人的自由時間為尺度。由此,人的物質需要特別是精神需要將被更好滿足,人的素質和個性將獲得全面提升,人的社會關系將更加和諧文明,人將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主人、社會的自覺的主人以及人自身的主人,人類歷史也將擺脫“史前”狀態從而開啟“真正的”人類歷史階段。實現人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奮斗目標。正如恩格斯所言,社會主義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其關鍵就在於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將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統一起來,從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貫通起來,深刻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新征程上,應大力發展生產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實現全體人民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時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和培育時代新人﹔不斷提升社會發展活力和促進公平正義,為每個人的個性發展、能力提升、價值實現和人生出彩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從而邁出挺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自由王國”的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