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牟蕾,系煙台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學思踐悟】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規律的全面把握,凸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特別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與持續關注。自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相統一”和“六要”標准以來,廣大思政課教師嚴格對標要求,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著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讓這支朝氣蓬勃、樂教善教的隊伍,不斷砥礪前行,“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政治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興國必先強師,加強思政課建設應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廣大思政課教師要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要求我們從深層次上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是學校思政課的重要任務。廣大教師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政課教師的精神支柱、行為指南和奮斗方向。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和政治敏銳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相悖的觀點、思潮、言行,敢於亮劍,敢於批判,敢於制止。嚴守政治紀律,把黨的政治規范刻印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堅決維護制度權威。
情懷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針對思政課教師特別強調,“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要“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思政課教師必須至誠報國,心裡裝著國家和民族。高揚愛國主義旗幟,使愛國主義成為自己的不渝信念、精神力量和自願行動,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不懈追求,毫不動搖地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韌不拔,身體力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家國情懷是全體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思政課教師必須把家國情懷傾注到思政課全過程全階段,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遵循思政課教學規律,注重日常經常平常,注意落小落實落細,使學生心有大我,情懷深厚。思政課教師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作為內容支撐,用真實、鮮活的事例激勵學生,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引導學生篤定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自願地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讓青春之花在神州大地綻放。
思維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今天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必須自主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緊緊圍繞時代命題和階段性中心工作,增強教學的意義供給﹔豐富理論載體、提升知識密度,拓展傳播媒介,增強教學的效能供給﹔重視學生的情緒表達和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的情感供給,使政治高度、理論深度、知識密度和情感溫度在思政課教學中有機融合,給學生以深刻的學習體驗。思政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式路徑,圍繞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學思維能力的目標,不斷豐富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延展教學空間,積極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部署,提升“數字素養”“媒介素養”。
視野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在國際環境嚴峻復雜的形勢下,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中國綜合國力穩步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日趨緊密,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隨之更加復雜深刻。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思政課教師要拓寬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全面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發展歷程、輝煌成就和根本優勢,努力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闊背景中,深刻闡述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道理,努力消弭“西方中心論”話語霸權。思政課教師必須廣泛涉獵多學科知識,豐富實踐經歷,深度理解當代中國和世界,通過全面認識領會黨和人民偉大實踐來汲取養分、豐富思想,通過赴國外調研交流,拓寬國際視野,在比較分析中堅定“四個自信”。如此,思政課教師才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通過生動鮮活的事實、深入透徹的理論、具體明確的導向,把道理哲理學理講深講透講活,才能通過古今中外的縱橫比較,把大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講得令人信服,講到學生心坎裡。
自律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要“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思政課教師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認識自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嚴於律己,堅守底線,勇於進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嚴格恪守社會公序良俗和教師職業道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不僅做知識的傳播者,還要做學生精神的領路人、行為的指導者,用堅如磐石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鼓舞自己鍥而不舍、砥礪奮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自己追求進步、甘於奉獻,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教育思想與傳統美德鞭策自己敬業盡責,誠實守信,指引學生胸懷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思政課教師必須主動培育高雅的審美情操和朴素的生活作風,身正為范,注重勞動審美,弘揚勤儉節約、艱苦朴素的優良傳統,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著力抵制一切低俗審美和不良社會風氣。
人格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世間萬物,莫不有格。思政課教師必須賡續文化修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塑造高尚人格。為學生解疑釋惑、排憂解難,滿足學生精神需求,充實學生精神世界,引導學生持續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更好地鞏固文化主體性,從根源上把文化自信融入學生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思政課教師必須嚴謹治學,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生頭腦,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學生,力戒浮躁,潛心問道。以教引研,以研促教,推出更多有價值、接地氣的學術成果,為思政課教學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素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內涵式發展添磚加瓦。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必須真心關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做讓學生喜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