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趙林 詹新宇: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

趙林 詹新宇2024年04月09日11:39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

作者:趙林、詹新宇,分別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經濟學院執行院長、特聘教授﹔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核心要求與制度保障研究”階段性成果  

【觀察與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十項工作任務首位,就“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作出進一步部署。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既是強化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針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相關要求,應在以下方面加快產業鏈布局。

促進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實現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這與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科技創新高度契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關鍵。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亟須加大對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投入,圍繞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科技創新,暢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實現創新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和廣泛應用,降低關鍵原材料和技術的外部依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使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更有利的競爭地位,對於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數智化轉型,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效率是衡量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關鍵指標,也是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體現。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首先,需要構建統一的數據平台,通過標准化、數字化的信息收集與處理流程,確保數據准確性和實時性,為基於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提供支持。其次,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利用雲平台和大數據技術,打造開放、協同的生態系統,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內部高效配合,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最后,通過集成應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智化技術構建智慧型產業鏈供應鏈,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效率,助力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優化。例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貨物流轉狀態,可以大幅提升物流透明度和追蹤能力﹔依托雲計算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信息的即時共享和決策協同﹔運用機器學習優化運輸路線、預測風險,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運用智能機器人技術自動揀選裝載貨物,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錯誤率、提升效率。通過數智化轉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效率,不僅可以降低生產運營中的風險與成本,還能夠促進產業智能化升級,增強產業鏈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夯實基礎。

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環境適應性和資源利用效率。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通過開發和推廣綠色技術,如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材料、清潔生產技術等,發展循環經濟,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再利用。通過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如發展綠色制造、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等,優化產業布局,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提升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此外,綠色發展不僅體現在生產過程和產品本身的綠色化,還包括企業管理和整個供應鏈物流的綠色運作模式,如採用環境友好的物流和包裝,實施綠色採購政策,鼓勵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等。通過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構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可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面對環境變化時的韌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加快產業融合與新業態培育,增強產業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推動產業交叉融合,整合不同產業鏈信息、資源和技術,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催生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是提升產業鏈韌性的重要內容。例如,智能制造的新理念正是來源於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轉型,促進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不僅如此,產業融合與新業態的發展也能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創造新的市場機遇,使其在創新中找到增長點,從而增強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通過加快產業融合與新業態培育,新興產業壯大與傳統產業轉型將形成合力,共同強化產業鏈韌性,豐富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外延。

建立有效的應急管理和災后恢復機制,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對外部風險的抵御能力和恢復能力。近年來,貿易保護、地緣政治等外部沖突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構成較大威脅,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也暴露出我國既有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短板。為此,應通過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加強應急資源配置,提高應急響應速度,促進關鍵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同時,強化災后恢復機制,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災后恢復能力,如快速修復生產設施、保障關鍵產業鏈供應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實施靈活的供應鏈管理策略等。通過建立有效應急管理和災后恢復機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可以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生產生活有序運行、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提供堅實保障。

(責編:金一、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