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曉紅:以高水平開放吸引高質量外資

王曉紅2024年04月02日11:1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高水平開放吸引高質量外資

作者:王曉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支撐。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要把優質存量外資留下來,還要把更多高質量外資吸引過來,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的務實舉措。

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地緣政治影響加深等因素給我國利用外資帶來一些新的挑戰,需要我們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釋放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高水平開放吸引優質外資,讓外資更好地服務於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利用外資質量顯著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外商投資政策法律體系,推動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不斷完善外資產業促進政策,外資結構持續優化。

生產性服務業引資能力增強,帶動服務業外資結構升級。我國抓住新一輪國際服務業轉移機遇,積極吸引服務業外資。同時,國內已經形成的人才、技術、資金、數字基礎設施等新的要素供給優勢,也為跨國公司服務業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我國第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佔比已由2012年的55.2%提升至2022年的69.6%。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外資大幅增長,對我國技術創新、服務型制造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制造業外資通過“優勝劣汰”不斷邁向高端領域。國內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加劇了市場競爭,促使外商投資由傳統制造業不斷轉向高技術制造業。2022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佔制造業利用外資比重達36.7%,汽車、電子及通信設備和醫藥制造業吸收外資分別增長263.8%、56.8%和57.9%。

積極推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我國積極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兩條國際大通道,降低了中西部承接東部加工貿易轉移的物流成本,帶動了中西部制造業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增長,中西部吸引外資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中部和西部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23.5%和23.7%。

中國長期成為跨國公司青睞的目的地

我國政治環境穩定、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超大規模市場和人才紅利優勢突出、基礎設施先進,這些體制優勢和要素優勢增加了跨國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和安全性,尤其是疫情以來我國持續加大穩外資政策力度,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使我國長期成為跨國公司青睞的目的地。

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和增速保持世界前列。2012-2022年利用外資年均增速4.6%,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實際使用外資1891億美元,為歷史最高點,連續6年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在全球跨國投資下降12%的大環境下仍實現6.3%的增長﹔佔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比重為14.6%,較2000年提升11.6個百分點。

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配套和高素質人才的綜合優勢將長期保持吸引力。國內市場成為跨國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外資工業企業營收中內銷佔比由10年前的50%增至70%以上,外資信息通信技術企業收入佔全行業的56.3%,美國半導體企業超過30%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外資汽車企業在華營收佔比均有提升。

外商投資信心增強、預期保持穩定。盡管美西方對我打壓遏制不斷升級,但仍未能阻擋外商投資高漲態勢。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資企業增長39.7%﹔2022年外資1億美元以上項目增長15.3%,佔實際使用外資的53%。部分發達國家投資高速增長,2022年歐盟、韓國、英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2.2%、64.2%、40.7%,2023年法國、英國、荷蘭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84.1%、81.0%、31.5%。中國貿促會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指出,受訪外資企業中90%以上預計未來5年在華投資利潤持平或增加。

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的著力點

當前,全球跨國投資呈現流向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的趨勢,這與我國人才豐裕、產業體系完備、數字基礎設施先進、創新能力強等特點高度匹配。應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和數字經濟發展大勢,以推動制度型開放增強吸引優質外資競爭力,以高質量外資促進高水平雙循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以擴大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開放為重點優化外資結構,提升生產性服務和消費性服務業利用外資水平以支撐制造業結構升級和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

持續提升投資自由便利化水平。繼續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逐步放寬市場調查、法律服務、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完善數據跨境安全自由流動管理機制,出台數據安全評估和分類分級管理細則。優化人員出入境管理。

營造開放的技術創新環境。鼓勵外資引進國際標准和輸出我國技術產品標准,促進國際國內標准互認。支持外企融入國內創新鏈,為外資研發中心參與政府科研項目及成果轉化、專利申請、研發設備和用品進口等提供系統性服務,鼓勵外資研發中心與國內企業、科研機構設立創新合作平台,提高面向全球技術研發和服務能力。建立以技術、人才為重點的外資質量評價機制,加大對科技含量高、人才帶動性強的外資項目政策支持力度,優化外籍人才工作創業環境。

提升區域協同開放水平。發揮東部地區在人才供給、創新資源、產業配套方面的優勢,引導外資投向高端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支持區域中心城市吸引跨國公司總部、研發中心、數據中心、結算中心等服務業。增強中西部承接加工貿易轉移能力,著力優化中西部營商環境,強化產業園區、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口岸等建設,提高人才、物流、能源等保障水平。增強東部與中西部在開放平台、技術轉移、人才交流、產業補償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建設。

增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平台引資能力。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數據、資金、人員等要素跨境流動自由便利,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綜保區、邊境經濟合作區、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等升級,發揮這些平台的外資存量優勢,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推動外資結構升級。

(責編:金一、劉婷婷)